一般来说“下海”想要赚钱,那肯定是要跟着国家政策行动,林一峰这妥妥地反其道而行。
当然林一峰想到这一点主要也是跟政策相关。
因为自从泡沫经济出现以后,国家今年就开始进行调控跟监督,这让房地产价格直线下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比如说林一峰去年购买的134厂,如果今年再来买,价格可能会压得更低一些。
不过这样也会错过胖东来抢占市场的先机,今年大概率不能带来如此恐怖的收益。
先吃螃蟹的那个人,虽然面对一定风险,但是得到的回报,肯定要比其他人更大,他能更早从中分出一杯羹。
但问题在于,只要这个大学城开起来,林一峰未来完全就能进入到财富自由的阶段。
什么年代,没有比收房租,开商圈更赚钱的项目,更别提开一所大学城。
“这事儿我得再考虑考虑。”
见林一峰打消这个念头,众人也都不再讨论这个话题。
当晚结束以后,大家都各回各家。
不过林一峰并没有放弃这个事情。
隔天一早,他就直接去了教育局找上了马宁。
马宁看到林一峰来找自己,还是有点意外的,但想起昨晚的事情,他很快就秒懂林一峰这次来的目的。
办公室内,马宁沏好两杯热茶,将一杯递给林一峰,便端着另一杯坐回了办公桌。
“林少,我知道你想干这事儿。”
“但以我的角度而言,这事儿不赚钱,还容易赔本。”
“我先不说别的,光是新校区建立的事情,这个就不好搞。”
马宁放下手中茶杯,从抽屉里档案袋翻找了一下,找到了92年五所大学的生源录取名单。
林一峰接过名单看了看,也是不由倒吸一口冷气。
两所本科院校,新生数量也就在2000人上下,四个年级学生加起来,才勉强过万,总共也就两万人。
三家专科更惨,也就1000人出头的模样,三所学校加起来,也才刚刚一万人出头。
牧野市全部的大学生满打满算,也就两万人左右。
两万人的学校,放在三十年后,可能也就是单个一所学校的在校生人数。
并且听马宁说,今年可能录取的更少,不少专职院校都增加了不少名额,这群大学还要跟中专生抢人的。
“还有一个事情,林少。”
马宁转头一脸严肃地看向林一峰。
“学校方面,我可以帮你联系,这五个校区规模都不是很大。”
“但是你想要他们搬离原校区,这个难度不是一般的低。”
“而且林少,我还没跟你商量选地的问题。”
林一峰听后点了点头。
如果说校区的问题,他其实并不担心,牧野市目前还处于待开发的阶段,城市周边郊区还有很多地方没有使用。
“我这次来,也就是从你这里拿点消息。”
林一峰从口袋中拿出中华递了过去,然后端起文件仔细端详,也一边跟马宁解释着。
“我最担心的问题,不是校区整合的问题,而是地的问题。”
“这事儿不好搞啊。”
“得走走关系,看看多少钱能批下来。”
“五个校区整合一下,这可要不少的钱。”
马宁苦笑着点了点头。
开学校跟开店可不一样,开店只要走流程审批,政府里面有人很容易搞起来。
但是开学校,那可不是走走流程的问题,这东西要涉及市政府对于未来规划的问题,林一峰想要开学校,必须有人在政府里面牵线搭桥才行。
就算是明面上都知道是林一峰搞的,但名头上必须要联合政府才行。
况且林一峰还没有跟其他几所院校接触,自然不知道其他几所学校的校长那叫一个麻烦。
在马宁这边讯问了过后,林一峰也是没有墨迹,直接开车赶往胖东来那边,带上许青衣直接赶往其他校区,看看规模的事情。
两人选定的一个目标,便是牧野市头号的本科,牧野师院。
刚到门口,许青衣也是望着校门,有些惊讶。
“就这么大点吗?”
牧野师院听起来像是大学,实际上门口跟牧野市一些厂子差不多,两边水泥墙,再加上墙壁上挂着毛笔字的木牌匾。
再加上本身选址也比较偏僻,来往学校就只有两条公交车路线,大多数学生为了省钱,都会骑着自行车确保牧野市内的通勤。
要不是林一峰带路,许青衣还以为他们两人要来厂子里面考察的。
校门口,不少学生已经中午下课,有些没课的人,都准备出去到街上逛一逛。
来往众人打量着林一峰跟许青衣这个陌生面孔,在看了看他们身边停着的公交车,脸上露出了疑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