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花屋湘军传奇 > 第66章 弦歌再起

第66章 弦歌再起(2/2)

满载书籍和教学用具。谭继洵从车上跳下,风尘仆仆却精神奕奕。

    "锦棠兄!京师运来的书籍到了!还有大帅特意嘱托购置的《海国图志》和《几何原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锦棠大喜:"太好了!大帅来信说,要给新疆的学子打开眼界,不能只读四书五经。这些书正是雪中送炭啊!"

    两人正忙着清点书籍,一个维吾尔族老者带着几个少年走来,恭敬地行礼。

    "将军大人,老朽是城中经堂的阿訇。听说新书院要招收各族学子,特地带几个聪慧的孩子来问问..."

    刘锦棠热情地迎上去:"欢迎之至!大帅有令,凡我大清子民,不分汉回,皆可入学。书院将聘请通晓多种语言的先生授课。"

    老者感激地说:"左大帅真是胸怀宽广。老朽虽不懂汉学,但也知道多学些本事总是好的。"

    夜深人静,兰州行辕内,左宗棠正在灯下批阅各地送来的文书。

    当他读到喀什噶尔义学已有三十多名维吾尔族孩童入学时,疲惫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他提笔给刘锦棠写信:"...文教之事,急不得也慢不得。太过急切,易招反感;太过迟缓,又难见成效。当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写到此处,他搁下笔,走到窗前。月光下的黄河波光粼粼,如同一条银色的丝带。

    他想起白日里杨昌濬汇报的马德明之事,又想起自己为兰山书院题写的楹联:

    "万仞宫墙,洙泗渊源承一脉;三边锁钥,车书礼乐统诸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左宗棠喃喃自语,"但愿这些种子,能在西北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窗外,不知从何处飘来一阵孩童的歌声,稚嫩却充满希望。

    那是义学的孩子们在传唱新学的歌谣。

    歌声随着黄河水,流向远方,流向天山南北的每一个角落。

    在这片曾经被战火撕裂的土地上,文化的种子正在悄然播撒。

    左宗棠知道,真正的征服不是武力的镇压,而是人心的归附;真正的边疆不是地理的界线,而是文化的认同。

    这条路或许比收复新疆更加漫长,但他已经看到了曙光。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