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花屋湘军传奇 > 第41章 粮道苍茫

第41章 粮道苍茫(2/4)

南财富的许诺,正一点点消融着戈壁带来的疏离与警惕。

    ---

    河西的寒夜,滴水成冰。胡曾岩裹着破旧的羊皮袄,蜷缩在临时挖出的简陋地窝子里。

    油灯如豆,火苗在穿隙而入的寒风中飘摇不定,将他伏案疾书的侧影投在粗糙的泥墙上。

    他正凝神绘制着一幅异常详细的地图,上面标注着古商道可能的走向、沿途仅存的水源地(大多只是些浑浊的小水坑)、以及需要特别警惕的流沙区域。

    每一处标记旁,都密密写着蝇头小楷的备注。

    赵黑子端着一碗勉强冒着点热气的糊糊钻了进来,带进一股刺骨的寒气。

    他瞅了一眼地图上那密密麻麻的线条和字迹,又看看胡曾岩冻得发青的嘴唇和深陷的眼窝,忍不住瓮声瓮气地抱怨:

    “大人,您这身子骨是铁打的?这鬼地方,白天晒脱皮,晚上冻掉牙,那些个酸秀才画的地图,能顶个屁用!”

    胡曾岩头也没抬,笔尖在粗糙的草纸上沙沙作响:

    “前人所记,或有谬误,或有缺失,然终是前人足迹所至。若无此引,我等在这茫茫戈壁,真如盲人骑瞎马。”

    他搁下笔,接过那碗温吞的糊糊,也不管滋味如何,几口灌了下去,一股暖意勉强在冰冷的肠胃里散开。

    “明日,你挑几个最精干、最能吃苦的老兵,随我出发。地图是死的,路,得用脚板一寸寸去量,用眼睛一寸寸去看。”

    天还未亮透,一支精悍的小队便牵着几匹瘦骨嶙峋的驮马,在无垠的灰黄色戈壁中艰难跋涉。

    朔风卷着沙粒,打在脸上生疼。

    胡曾岩走在最前,不时停下脚步,对照着手中的古旧图卷,仔细观察着地形地貌,或用随身的短镐刨开浮沙,查看下面的土质和古道的痕迹。

    他的嘴唇因干渴而开裂,渗出血丝。

    “大人!快看!”赵黑子突然指着前方一片低洼处,声音因激动而嘶哑。

    胡曾岩疾步奔去。只见洼地中央,几块巨大而光滑的青石板半掩在沙土中,石板上赫然残留着深深的辙痕,那印迹古老而沧桑,绝非今人所留!

    它们如同大地的血脉,顽强地从沙土中显露出来,指向西北方!

    “找到了!”胡曾岩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他蹲下身,手指颤抖着抚过那冰冷的、承载了千年驼铃与马蹄的印痕,仿佛能触摸到历史沉重的脉搏。

    “就是这里!这就是那千年商道的脊梁!”

    他猛地站起身,极目远眺西北方向,眼中燃烧着狂喜与坚毅的光芒:

    “传信!速传信给胡雪岩先生!古道脊梁在此!粮道,可通矣!”

    ---

    归化城通往肃州的古道上,前所未有的庞大驼队如一条沉默的巨龙,在苍茫天地间缓缓蠕动。

    沉重的粮袋、成箱的军械弹药压弯了骆驼强健的脊背,驼铃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首单调而雄浑的进行曲。

    赵黑子骑着一匹健壮的蒙古马,带着一队剽悍的骑兵,在驼队两侧来回奔驰警戒,锐利的目光扫视着远处起伏的地平线。

    他脸上的刀疤在朔风中显得格外狰狞。

    然而,塞北的风雪如约而至,远比预想的更为暴烈。

    狂风卷着鹅毛大雪,天地间瞬间混沌一片,目不能视尺远。刺骨的严寒如无数钢针扎透皮袄,直刺骨髓。

    驼队被迫停滞在一片相对避风的山坳里。

    风雪如怒兽般咆哮,人和驼马挤在一起瑟瑟发抖,呵出的热气顷刻凝成白霜。

    “这样不行!大人!”一个押运小吏裹着厚厚的皮袍,脸冻得发紫,踉跄着奔到胡曾岩面前,声音带着哭腔。

    “骆驼冻僵了,人也快撑不住了!这风雪再不停,粮袋都得冻成冰坨子,驼队…驼队就全完了!”

    胡曾岩站在一块凸起的岩石上,眉毛胡须上结满了冰凌,嘴唇冻得乌紫。

    他望着在风雪中痛苦挣扎的驼队和缩成一团的士兵,心沉到了谷底。

    就在这时,一阵极其凄厉、令人毛骨悚然的狼嚎声,穿透风雪的咆哮,从山坳四周的黑暗中幽幽传来,越来越近,越来越密集!

    无数幽绿的光点在暴风雪中若隐若现,贪婪地窥视着这支陷入绝境的队伍。

    “结阵!快结圆阵!”赵黑子嘶哑的吼声如炸雷般响起,瞬间压过了风雪和狼嚎。

    士兵们强忍着恐惧和严寒,拔出刀剑,依托着粮车和受惊躁动的骆驼,迅速围成一个紧密的防御圈。

    赵黑子一马当先,挺着长矛,守在阵型最薄弱处。他脸上的刀疤在雪光映照下,如同地狱的烙印。

    狼群在头狼的带领下,试探着发起了冲击。

    幽绿的光点化作一道道迅猛的黑影,从风雪中猛扑上来!惨烈的搏杀瞬间爆发!

    刀光与狼牙在雪幕中交错闪烁,士兵的怒吼、骆驼的悲鸣、饿狼垂死的哀嚎以及兵器碰撞的刺耳声响,混杂着风雪的呼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