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啊,”仙师话锋一转,“这两味药加在一起,那就是黄金搭档,栀子清热泻火,豆豉发散表邪,一个降火,一个散邪,双管齐下,那阳明病误下后的那些个症状啊,统统都得靠边站!”
小弟子一听,恍然大悟,但又忍不住问:“那,这方子怎么做呢?总不能直接抓两把扔锅里炖吧?”
仙师一听,笑得差点岔气,说:“你这小子,倒是心急。听好了,栀子十四枚,咱们换算成现代计量,大约是15克(因为古代一两约等于现代5克,十四枚栀子大约三两)。豆豉四合,这个四合啊,换算下来大约是现在的20克吧。记住啊,这豆豉得用棉布包起来,免得煮散了。”
“然后呢,把这俩宝贝疙瘩放到四升水里头,咱们现代啊,四升水大约是4000毫升,不过家里煮药哪用得了这么多,咱们就按比例缩小,大约用个800毫升水就差不多了。先煮栀子,煮到水剩下一半多一点点,也就是大约400毫升的时候,再把豆豉加进去,继续煮,煮到最后剩下大约300毫升的汤药。把药渣子滤掉,分成两份,早晚各喝一份,温着喝,要是喝第一份就吐了,那就别喝第二份了,说明药力已经到位了。”
小弟子一听,眼睛一亮,说:“师父,您这方子说得跟做饭似的,简单易懂,我这厨房小白都能学会!不过,这方子真有那么灵吗?”
仙师一听,故作神秘地说:“灵不灵,你试试就知道了。不过啊,这中医啊,讲究的是辨证施治,同样的症状,不同的人,可能方子就不一样。所以啊,学中医啊,得用心,得灵活,不能像背课文那样死记硬背。”
小弟子一听,连连点头,心里头对中医的兴趣又多了几分。不过,他转念一想,又问:“师父,那这栀子豉汤,除了治阳明病误下,还有啥别的妙用吗?”
仙师一听,眼睛笑成了月牙形,说:“你这小子,倒是挺爱钻牛角尖。好吧,那我就再给你讲讲。这栀子豉汤啊,还能治那些因为虚火上炎导致的失眠、口腔溃疡、咽喉肿痛啥的。你想啊,虚火嘛,就像是身体里的捣蛋鬼,到处乱窜,扰得人心神不宁。这时候啊,栀子豉汤就像是一位慈祥的老中医,轻轻地把这些捣蛋鬼给安抚住,让它们乖乖地听话,身体自然就舒服多了。”
“不过啊,”仙师话锋一转,“这方子虽然好,但也不是万能的。中医啊,讲究的是整体观念,辨证施治。所以啊,用方子之前啊,得先搞清楚病因病机,别一股脑儿地往上套。”
小弟子一听,连连称是,心里头对中医的敬畏又多了几分。不过,他转念一想,又问:“师父,那您说说,这栀子豉汤里的栀子和豆豉,为啥能搭配得这么妙呢?”
仙师一听,哈哈大笑,说:“你这小子,倒是挺会刨根问底。好吧,那我就再给你讲讲这里面的门道。你看啊,栀子苦寒,就像是冬天的冰雪,能清热泻火;豆豉辛甘微凉,就像是春天的微风,能发散表邪。一个降火,一个散邪,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中医的阴阳平衡之道。”
“你想啊,人体啊,就像是一个小宇宙,阴阳平衡才能和谐健康。要是阴阳失衡了,那就得想办法调整过来。栀子豉汤啊,就像是中医手里的一把钥匙,能打开人体阴阳失衡的那把锁,让身体恢复到正常状态。”
小弟子一听,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说:“师父,您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中医真是太神奇了!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
仙师一听,欣慰地点点头,说:“好啊!中医这门学问啊,博大精深,学无止境。只要你用心去学,肯下功夫,将来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
小弟子,蹦跶着来到了张仲景仙师的跟前,眨巴着大眼睛,一脸天真地问道:“师父啊,我老是听您说什么阳明病,发潮热,大便还溏溏的,这到底是啥情况啊?为啥还会出现这样的症状呢?”
张仲景仙师一听,哈哈一笑,捋了捋长长的白胡子,说道:“哎呀,这个问题嘛,可是个大大的学问哦!来来来,为师给你细细道来。”
“首先啊,咱们得知道,阳明病呢,就像是你的身体里的一个大火炉,火势太旺,烧得你浑身发热,特别是到了下午,那热劲儿就跟潮水一样,一波接一波地涌上来,这就是所谓的‘发潮热’。而大便溏呢,就像是你的肠道里开了个小水闸,水分多,大便就不成形,稀稀拉拉的。”
小弟子一听,眼睛瞪得圆圆的,惊讶地说道:“哇,原来阳明病这么厉害啊!那师父,遇到这种情况,咱们该怎么办呢?”
张仲景仙师微微一笑,说道:“别急,别急,咱们有秘密武器——小柴胡汤!这个小柴胡汤啊,可是咱们中医里的老牌明星了,对付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这种问题,那可是手到擒来。”
小弟子一听,眼睛一亮,兴奋地说道:“哇,小柴胡汤!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