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 > 第629章 欲擒故纵,先使其狂

第629章 欲擒故纵,先使其狂(1/3)

    若胡惟庸不惹事,他便没有理由整治胡惟庸等人,也就无法废除传承千年的丞相制度。

    ……

    丞相之职源自商、周时期的家臣宰职,本意是辅佐君主处理政务。

    战国时期,君主集权官僚政体逐渐成形,各大国普遍推行了某项制度。

    秦国受三晋影响,置相较晚。待秦朝一统六国后,因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国家陷入无序状态。于是,秦始皇推行了集权制度,即某制度,作为国家管理的核心。该制度原本仅是秦国的一种职务,但随着秦国疆域的不断扩大,政治管理的范围也日益广泛。因此,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通过设立这一制度,实现了全国管理体制的统一,使政治制度更为健全和稳定。

    此后,该制度经历了复杂的发展变化。秦汉时期实行

    宋代,**权力被分割为三部分:宰执、三司、枢密使,三者相互制衡。

    相权因此被削弱,强化了皇帝对政权的直接掌控。

    至元朝,废除了三省制度,转而实行一省制,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总理国政。

    中书省虽设中书令一职,却仅为虚名,由皇太子兼任,实际权力掌握在左右丞相手中。

    中书省下辖六部,尚书为长官,侍郎为副,共同处理政务。

    明初,**政治制度大抵沿袭元朝,亦设中书省及左右丞相。

    朱元璋鉴于中书省丞相与地方行省权力过大,遂行改革。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作为丞相被朱元璋处死,中书省与丞相之职亦被废除,并严令后世子孙不得再设**丞相一职。

    六部地位随之提升,负责处理国家大事,六部各自 ** ,尚书平级,唯皇帝居于其上。

    至此,秦汉以来延续千年的**丞相制度宣告终结。

    ......

    在胡惟庸的宅邸,宦官带领众人前来宣旨。

    胡惟庸等人跪地听旨。

    “奉陛下之命……”

    “……任命胡惟庸为左丞相。”

    “钦此!”

    胡惟庸激动得浑身颤抖,满脸通红,双手接过圣旨,一时语塞。

    望着手中的圣旨,他有种如梦似幻之感。

    仕途坎坷的他,本以为失去靠山李善长后,再无出头之日,不料竟被任命为丞相。

    “恭喜丞相。”

    宦官笑言。

    “多谢。”

    胡惟庸激动得不知所措。

    自己现今位居左丞相。

    位居极巅,仅次于皇权。

    往昔需倚仗李善长,而今,已无需任何人,唯皇帝在上。

    “未料我胡惟庸竟有此转机。”

    “此乃天赐之遇!”

    “真是美妙至极。”

    胡惟庸忽而转念,李善长失势或非坏事。

    若非李善长倒下,

    丞相之位,恐难落至己身。

    第229章 胡惟庸权倾天下,主宰朝堂!

    辞官之后,李善长不再身着绯红官服,转而如同普通农夫,日出耕作,日落而息。

    阳光炽烈,空气干燥。

    李善长在田间,挥锄耕作,汗水满面,后背衣衫尽湿。

    “老爷,天气炎热,近午时了,您且歇息片刻。”

    仆人立于田埂,手提茶水、食物呼唤。

    李善长望一眼刺眼日光,扛起锄头至树荫下,坐于田埂。

    他揉着臂腿,叹道:“人老了,这身子骨不中用了。”

    仆人笑道:

    “老爷您精神矍铄,年轻人都不及呢。”

    “这是厨房为您准备的午膳。”

    仆人边说边取出食盒内食物,倒上一杯茶,递给沉思的李善长。

    “老爷,请用。”

    李善长回过神来,接过茶,目光闪烁。

    虽年岁已高,但精神饱满。

    仆人皆知,朱元璋却言其老,令其辞官。

    李善长心有不甘,但又无可奈何。

    木已成舟,他业已辞官。

    “虽失官职,好歹还活着。”

    “我为朱元璋付出诸多,最终却一无所有。”

    李善长的脸上浮现出一抹嘲讽的笑意。

    “老爷!”

    “老爷!!!”

    远处,一名仆人急匆匆地向树荫下的李善长跑来,满头是汗地凑到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李善长正欲饮茶的动作戛然而止,一脸愕然。

    “这话可真?”

    他眉头紧锁,似乎难以置信。

    “千真万确。”

    “此事已广为流传。”

    仆人点头确认。

    李善长一口饮尽杯中茶,双眼流露出困惑。

    朱元璋竟任命胡惟庸为左丞相?

    这是何用意?

    胡惟庸与他交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