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皇上明察!”
“此乃有人图谋不轨,欲陷害臣。”
“臣实在冤枉!”
杨宪的表演情真意切。
若非胡惟庸与李善长已将一切查清,还真会以为杨宪是被冤枉的。
胡惟庸拱手言道:
“陛下,微臣所言句句为真。”
“绝无虚假。”
“若陛下存疑,可亲遣人查证。”
“微臣已将人证带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陛下可传人证上前。”
人证?
杨宪闻言,跪在地上,一脸愕然。
随即,他见到昔日扬州的心腹怯生生步入,跪在不远处,杨宪目光猛地一缩。
他未曾料到,胡惟庸与李善长竟能将此人寻来。
这不正将自己的罪行坐实了吗?
“无、无妨。”
“陛下如此器重我,我必安然无恙。”
杨宪心中暗自宽慰。
心腹将一切和盘托出。
杨宪眼皮狂跳。
此人竟背叛了他!
待此事过后,定要让他好看!
杨宪已暗下决心,要搜集心腹的“罪状”,即便无罪,也要制造出罪来,若不除这叛徒,誓不罢休!
他低着头,眼角余光扫向心腹,满是愤怒与杀意。
“陛下!”
“微臣冤枉啊!”
“这都是他们为陷害微臣而伪造的口供!”
“望陛下明察!”
杨宪死不认罪。
“李大人,胡大人,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为何联手此人陷害我?莫非我有何处得罪了二位?”
“若真有此事……”
“我愿在此向二位赔罪。”
“但二位绝不能陷害于我。”
“那粮食之事,我从未做过……”
杨宪百般狡辩,甚至欲反咬李善长与胡惟庸一口。
李善长与胡惟庸面色大变。
“食可乱,言不可妄。”
“我等未曾陷害任何人!”
“现人证就在眼前。”
胡惟庸高声说道。
“够了!”
朱元璋忽从龙椅上怒喝,声震屋瓦。
杨宪浑身一颤,心中暗喜。
他就知道,陛下定会助他。
“陛下……”
“住口!”
“杨宪,你怎敢行此大逆不道之事!”
“朕如此器重你,你却如此让朕失望!”
“粮食乃国之基石。”
“你竟敢用朝廷救济与购置之粮来上缴。”
“欺瞒圣上。”
“还盘剥百姓与扬州官员。”
“心肠狠毒,手段残忍。”
“无所不用其极!”
“朕绝不轻饶你!”
“来人!”
“将杨宪革职押下!”
“投入天牢!”
杨宪面色惨白,双目圆睁,满是惊恐,高呼冤枉。
“冤枉!皇上,臣是冤枉的!”
“是李善长、胡惟庸陷害臣!”
“皇上……”
士兵将杨宪强行拖走。
朱元璋怒气冲冲,难以平息。
杨宪一系的官员亦受牵连,全被革职审查。
满朝文武望着怒不可遏的朱元璋,心生寒意,大殿如寒冰之地,冷彻心扉。
刘伯温望着暴怒的朱元璋,闭上了双眼。
耳畔尽是朱元璋的怒吼。
刘伯温萌生了退隐之意。
他深知,朱元璋早想处置杨宪。
只因缺乏罪证,难以动手。
如今李善长、胡惟庸出面。
朱元璋便顺水推舟。
杨宪便是前车之鉴。
权势愈大,下场愈惨。
刘伯温明白,以朱元璋的性情,绝不会容忍他们这些权势显赫的开国功臣。
第206章 一代权臣杨宪终结!
众人未曾料到,杨宪直接被判处 ** 。
群臣愕然。
“杨宪虽有错,但终究是一代权臣。”
“怎么说没就没了?”
“他也曾立下功劳。”
“皇上为何要判如此重刑?”
“欺君之罪,以皇上的性格,赐死他也属正常。”
“世事无常,令人感叹。”
“杨宪昔日身为丞相,高高在上,而今却沦为阶下囚。”
“此乃其咎由自取。”
“扬州的民众与官员,想必都会为此欢呼。”
……
朝堂之上,群臣议论声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