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月井映月影深,月井月影共长存。”
竞争异常白热化。
众人屏息凝视,生怕呼吸声惊扰了两位对决者的思绪。
春婵初时加油助威,随后也静默下来,仅以紧握的双拳和鼓励的眼神支持叶轩。
沈蓉与秋月面露紧张,未曾料到有人才华横溢,竟能与叶轩比肩。
谁将夺冠?
她们内心自然倾向叶轩。
店家题目连绵不绝。
那位读书人汗如雨下,面露疲惫,从未想过对对联如此艰辛。
他偷瞄叶轩,见其神色自如,毫无倦意,似乎游刃有余。
此人真乃高手。
读书人暗自感叹。
“万瓦千砖筑十日庙宇。”
“一舟二橹载三人过四桥!”
“三土老者应试场。”
“五王弄弦琵琶响。”
读书人渐感力不从心,头脑昏沉,所幸对对联接近尾声。
“最后一联。”
“上联——”
店家宣布最后一个上联。
随后,对对联环节落幕。
读书人拭去汗水,长舒一口气,余光瞥见叶轩,依旧是从容不迫之态。
此人究竟何方神圣?
何以如此出类拔萃?
读书人满心疑惑。
百姓们看得兴致勃勃,对联比赛结束后,酒楼员工开始清点两人的对联数目。
众人焦急等待,期盼着头名的诞生。
然而,酒楼员工清点完毕,得出的结果却令人惊愕,彼此间不禁交换疑惑的眼神。
“这可如何是好?”
店家沉默不语。
原来,叶轩与那位读书人对出的对联数量完全相同。
这下陷入了困境。
头名该归谁?
奖品簪子仅有一支,总不能一分为二吧?
解缙见对手与自己实力相当,甚至略胜一筹,心中既喜又惊。
他萌生了结交的念头。
解缙望向临时搭建的台子上,店家们正讨论得热火朝天,面露难色。
料想统计还需时日,他便挤开人群。
“劳驾。”
“请让一让。”
解缙边喊边向叶轩等人靠近。
人群熙熙攘攘,摩肩接踵。
解缙历经一番波折,终于来到叶轩面前,衣衫因拥挤显得有些不整。
他整理好衣衫,礼貌地拱手道:
“在下解缙。”
“兄台才华横溢,还未请教……”
他的眼神充满好奇与探究。
解缙?
叶轩闻言,心中一震。
没想到竟会遇到此人。
这不就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吗?
这头衔比江南四大才子更显尊贵。
整个明朝,仅有三位大才子。
解缙便是其中之一。
历史上,解缙自幼便是神童。
他自幼聪慧,五岁习诗文,七岁成文,十岁能诵千言,十二岁研读四书五经,十九岁在家乡科举中夺魁,次年高中进士,入仕为翰林学士。
此人无疑是学霸典范。
朱棣登基后,解缙深得重用,主编《明太祖实录》,并领衔编纂华夏巨着《永乐大典》,该书被誉为辑录古书的宝库,总计三点七亿字,分一万两千余册,目录六十卷,其规模之大,工程之艰,在缺乏计算机的时代,解缙能完成此壮举,足显其非凡才华。
然而,解缙因卷入立储之争,支持朱高炽,遭到朱高煦嫉恨。朱高煦诬称其科举阅卷不公,解缙遭贬。不久,礼部郎中李至刚亦诬陷解缙,致其被贬至交趾,远离权力中心。
一次,解缙私自进京面见太子朱高炽,被朱高煦告发。朱棣大怒,认为解缙与太子密谋不轨,下令将其逮捕入狱。
解缙的人生自此急转直下,由昔日的风光无限转为凄凉悲惨。若非他卷入立储之争,且在得势时未能保持谦逊,或许能避免此等下场。
叶轩闻言,脸上露出同情之色。解缙感觉叶轩目光异样,不自在地动了动,再次询问:“还未请教阁下尊姓大名?”
“叶轩。”叶轩回答。
解缙闻言,瞪大眼睛,满脸惊愕:“你是叶轩?礼部的郎中?”
“你是之前会试、殿试与试官考试的考官?”
他一脸难以置信。
竟偶遇那位传说中的奇特考官!
学生似乎天生对老师怀有敬畏,解缙得知叶轩的身份后,心中震惊不已。
望向叶轩的目光中带着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