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时,将棉花种植园与纺织工厂推广至殖民地,让棉布产量再创新高,将大明精湛织造技艺所产的棉布推向全球,汇聚天下财富。
朱元璋望着叶轩,轻拍其肩。
“叶卿,做得很好。”
“这群工匠,朕便交予你了。”
叶轩一脸愕然,正欲享受洪武纺纱机完成后的闲适时光,不料朱元璋此言突如其来。
他一时语塞,反应不过来。
“皇上,此言何意?”
他木讷地问道。
朱元璋笑容满面地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些工匠皆为业内翘楚,技艺超群,叶卿日后定有用武之地。
再者,技术若不进步,便是退步,朕希望你能继续改良纺纱机与纺织机,力求效率再提升。
你可与工匠们共商,如何提高纺织机与棉纱机效率,或是研发对大明有益的新机器。”
“叶卿,你才情出众,朕相信你定不负所望。”
叶轩心中明了,朱元璋欲让他继续钻研纺纱机与纺织机,或创新机器。
可他刚制成洪武纺纱机与飞梭不久。
朱元璋命他持续研发新品。
叶轩心中暗自感慨这资本家般的做派太过鲜明。
更令他无奈的是,朱元璋将上百名工匠交由他管理,这无疑是加重了责任而未给予相应的职位提升。
他的职责又添了一项。
洪武年间的官员,在朱元璋的严格管理下,确实生活不易。
俸禄微薄暂且不论,运气不佳者,随时可能面临朱元璋的严惩。
回想起朱标为帝时的光景,叶轩不禁心生向往。
无奈之下,叶轩只能继续引领这群工匠,致力于纺织机和纺纱机的研发。
---
第125章 叶轩的新课程!盛世对比,大唐、大秦、大汉皆逊色于大明?
朱元璋将上百名杰出工匠划拨给叶轩,原本临时搭建的珍妮机研制工坊成为了他们的永久工作场所。
在科研工坊前的空地上,上百名工匠聚集,神情紧张。
洪武纺纱机已被叶轩带去呈献给朱元璋,其中两人随叶轩前去示范。
众人心中忐忑,不知结果如何。
若朱元璋对洪武纺纱机不满,他们将面临生命危险。
个人的生死他们或许不惧,但担忧的是家人受到牵连,遭受灭顶之灾。
“但愿一切顺利。”
“洪武纺纱机的效率较旧机提升了数倍,我们已多次试验,不会有问题的。”
“况且马四也一同前往了。”
“即便洪武纺纱机出现问题,马四也能当场解决。”
“还有叶轩大人在旁。”
“应该不会有事的。”
尽管众人嘴上如此安慰,心中依旧忐忑不安。
“马四!”
“是他们回来了!”
有人眼尖,首先发现了驶近的马车以及随行的马四等人,不禁高呼。
“马四!”
“真的是他!”
马四等人一见到工匠们,便兴奋地奔了过去。工匠们迅速将他们围住,纷纷发问:
“情况如何?”
“皇上有什么指示?”
“洪武纺纱机没出什么状况吧?”
工匠们心中忐忑,问题连连。
“成、成功了!”马四等人喘着气,满脸兴奋与激动地说。
“成功了!”
“洪武纺纱机运行非常顺利!”
“还得到了皇上的赞扬!”
马四等人迅速传达了好消息。
气氛瞬间凝固,紧接着,欢呼声四起。
“太棒了!!!”
“真是太好了!!!”
“纺纱机研制成功了!!”
工匠们满脸激动,欢呼声直冲云霄。
突然,一名工匠提出了关键问题:“那皇上打算如何安排我们?”
欢呼声戛然而止,众人安静下来。是啊,怎么安排他们呢?招募皇榜上可是承诺,若纺纱机研制成功,便能入朝为官,这可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若能入朝为官,他们就能摆脱卑微工匠的身份,成为受人尊敬的官员,子孙后代也能因此改变命运。
这时,马车缓缓驶来,工匠们和马四等人看向马车。一只骨节分明、白皙的手撩开车帘,叶轩走了下来。
“叶大人。”工匠们齐声恭敬地喊道。
叶轩站在马车上,扫视众人。
“人都到齐了吗?”他问。
“在、在的,都在这里。”工匠们回答。
“那就好。”叶轩说,“我宣布一件事,从今天起,你们归我管理,日后留在工坊继续研制纺纱机、纺织机,若有新发明,我也会交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