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方为稳妥。”
贸然大规模改革,恐致朝局不稳。
因此,李善长主张应渐进推行。
“李大人可是质疑皇上的决策?此言恐有不妥吧?”杨宪眼中闪过一丝挑衅,望向李善长。
他反对李善长的渐进主张,对于考成法的推行持急切态度。
李善长心中警铃大作。
这小子分明是想陷他于不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旦被认定为反对朱元璋的政策,以朱元璋的性情,他恐难逃一劫。
他深沉地望了杨宪一眼,随后转向高座的朱元璋说道:
“臣并非质疑皇上决策。”
“只是觉得推行考成法不宜操之过急。”
“需给予地方官员适应的时间。”
“待他们了解考成法后,推行阻力自会减小。”
“接受度亦会提升。”
“皇上,臣以为此实为大题小做。”
“考成法如此良策,直接推行亦无不可。”
杨宪与李善长争执加剧,双方各执一词。
朱元璋旁观此景,又瞥了一眼闭目养神、置身事外的刘伯温。
刘伯温性情淡泊。
杨宪无形中已成为浙东一派的领袖。
双方关于考成法是否全面推行的争论,实则反映了淮西与浙东的暗斗。
朱元璋心中已有定数,打断争执,宣布道:
“朕意已决。”
“考成法将全面施行!”
“众卿无需再议!
“......考成法全面施行。”
朱元璋的话语在大殿内回响。
李善长面露愕然,随即转为无奈。
他斜睨了一眼旁边洋洋得意的杨宪,瞬间明白朱元璋支持杨宪的缘由。
杨宪乃浙东党人,而他则是淮西党人。
如今淮西党势力庞大,朱元璋心有顾虑,故有意扶持杨宪,以增强浙东势力。
推行考成制度,
制衡淮西与浙东党派,
双策并行,
朱元璋此计,着实精妙。
考成法势在必行,
朱元璋深知他们不敢公然反抗,只会有缓行与速行之争。
无论自己与杨宪如何选择,
朱元璋皆会力挺杨宪。
党派暗斗,
此番,浙东党胜出。
朝议结束后,
李善长寻至刘伯温。
刘伯温双手笼袖,面容平静如水,气质超脱。
“李大人找我何事?”
他故意发问。
李善长不悦刘伯温之态,讽道:
“刘大人,你真是收了个‘好’徒弟,我自愧不如。
请问,你是如何栽培出如此杰出的 ** 的?我欲向你求教。”
他刻意加重“好”、“杰出”二词,
语调中满是讥讽。
眼神中流露出轻蔑与鄙视。
杨宪这等小丑,
竟敢与他们抗衡。
他功绩超群?
还是官位显赫?
若非上位者有意提升浙东地位,以制衡淮西党,恐怕杨宪这小丑,连在他们面前蹦跶的资格都无。
面对这番冷嘲热讽,刘伯温不为所动,抬眼轻扫对方,道:
“李大人过奖了。”
“我虽为希武之师,但这一切皆是他个人努力所得。”
希武乃杨宪之字。
刘伯温亦觉杨宪今日之举过于鲁莽。
他深知朱元璋性情,
行事张扬必无善终。
刘伯温行事低调,
唯恐朱元璋注意自己。
见刘伯温对自己嘲讽不为所动,李善长心中更怒。
他冷哼一声,
“刘大人,前路漫漫,我们且看谁能行得更远。”
言罢,李善长拂袖而去,胡惟庸等人急忙相随。
朱元璋的性情,迟早会对杨宪不利。
他倒要瞧瞧,杨宪还能得意几时。
杨宪的好日子,恐怕所剩无几。
刘伯温望着李善长等人离去的身影,眉头轻蹙。
杨宪今日在朝堂之举,着实令他惊讶。
平日里,杨宪颇为沉稳,今日怎会如此?
“看来,需得提点一番我这学生了。”
刘伯温暗想。
否则,杨宪再这般下去,迟早会遭朱元璋之手。
毕竟,杨宪是他的学生。
作为师父,他自当提醒一二。
至于杨宪是否听从,那便另当别论。
......
宦官小心翼翼地将朱元璋头顶的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