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他们也派了人参加大明的誓师大会,
朕早已派锦衣卫日夜监视他们。
众人目睹大明当前的强盛,心中必然惶恐。
接下来的行动,要么是前来请罪,但这似乎不太可能,因为他们深知自己导致大明五万将士丧生,明白大明绝不会宽恕,所以这条路他们绝不会选。
那么,他们面前的选择仅剩两个:要么一条路走到底,顽抗到底;要么先解决那些葡萄牙人,再向大明投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们或许以为,自己所为已被大明完全掌握,以为除去同谋后,便无人知晓真相,因此可能会选择后者。
三条路径?
若真是最后那条,
朕如此费心调兵遣将,岂不徒劳?
朱棣正思索如何从朱瞻峰口中探知结果,忽闻……
“遗憾的是,若是背叛大明的是吕宋岛上的王室,他们或许会选择那最后一条路。但如今吕宋岛掌权者,应是那些地方豪强。”
“所以他们断不会选那最后一条,因为他们本就是叛逆者!”
“他们会选第二条路,一条路走到黑。”
“最佳之策,便是故技重施。”
“若我是那狡猾之辈,此刻定会暗中观察他们的动向,只需他们传递消息,便可布局。”
“待大明军队途径吕宋岛,他们定会采取行动。”
“届时,我大明可轻易请君入瓮!”
“将吕宋岛的叛逆者,葡萄牙的侵略者,一举歼灭!”
“只可惜,”
“那狡猾之徒终非我,看似已被朝中大臣蒙蔽,真以为只需勇猛作战便能取胜。”
“兵不厌诈。”
“人家送上门来的妙计,都不懂得利用?”
“真是一群蠢货!”
朱棣被朱瞻峰的话说得面露尴尬。
似乎自己也成了朱瞻峰口中那愚蠢的一员。
自己只考虑了吕宋岛背叛大明,大明需防范。
却未曾想到,
最佳之计,是将计就计,以其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多亏这小狐狸,此番倒是给朕提了个醒!”
“打仗不可一味硬拼,虽直接击败对手痛快淋漓,但若能兵不血刃,将对方一网打尽,亦是上策。”
“且依吕宋岛之人往日对付大明的手段。”
“此番,定叫他们插翅难飞!”
无论是在未来的时空,还是当今的大禹王朝,此理皆同。
望着禹煌此番又在众人前慷慨陈词,激情四溢,令人血脉喷张,
禹澈心想,
太好了,这下可以回自己舱室休息了!
不料……
“对了,高丽的使者,此番亦参加了我们大禹的誓师大会,故而后来的战役,他们定会把握这次良机。”
“这些人乃我大禹的老相识了,务必妥善款待。”
“皇太孙,此事便交由你负责。”
禹煌点名道。
禹澈听闻禹煌之言,亦听到自己被称作皇太孙,却一时难以回神。
不是说好不给我添乱吗?
不是说好做个低调的老狐狸吗?
这才安稳了几日,怎又要生事端?
【这老狐狸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他难道不知高丽人心思诡谲?竟让我这柔弱的皇太孙去应对高丽之人?】
说实话,若非知晓禹琛已彻底失势,禹澈都要怀疑禹煌是否又要为禹琛而将自己这皇太孙之位废除。
甚至提前让自己遭遇不测。
否则朝中人才济济,为何要将如此凶险之事交予自己这低调的皇太孙?
禹澈的惊愕与不满,皆被禹煌尽收眼底。
禹煌闻得禹澈心声,嘴角不禁微微抽搐。
柔弱?
你竟跟朕说你柔弱?
你没瞧见上船后,那些昔日马上英姿飒爽的大将军,如今吐得如丧家之犬?
而你这位自称柔弱的皇太孙又如何?
面色苍白,仿佛风一吹即倒,结果呢?生龙活虎!
两次随朕北伐,亲征前线,一路风餐露宿,归来后非但无大病,连小恙也无。
更别提能射出那一箭……
你竟还说你柔弱?
怒气过后,
禹煌又生几分惆怅。
有个出色的孙子,自是好事,但这出色的孙子,既有主见又懒惰,那便非全然美事。
反倒成了甜蜜的烦恼。
“哎,这小狐狸倒是装上瘾了?”
“每次给他立功的机会,他都不肯接受……”
“他难道就没察觉吗?”
“如今他乃大禹堂堂皇太孙,却在大臣中如此默默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