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 > 第551章 此乃大国之担当

第551章 此乃大国之担当(2/3)

    但在此之前,他需掌握更多情报。

    譬如,那些海洋上的国度缘何向强盛王朝求助,他们所面临的困境究竟是什么?

    是因资源匮乏,还是遭遇了自然与人为的灾难,又或是异国军队的侵袭?

    强盛之主亟需洞悉此事对王朝利弊如何,一旦王朝介入,是否会招致损失。

    不久,

    经镇国公林浩的阐述,

    强盛之主已然洞悉一切。

    “你是说,这些国度骤然遭遇了若干舰队,且舰队中人极为跋扈,欲在他们沿海建立商贸之地。”

    “却不允许他们征收商税,甚至欺凌当地民众。”

    “连当地的执法机构也无法行使职权?”

    强盛之主闻言愕然。

    不仅是他,在场众人,无论文臣武将,听闻此事皆面露困惑。

    世间竟有这般行径?

    这些人究竟是某国的商队,还是海盗之流?

    海盗不过是掠夺即走,可这帮人竟欲在这些国度扎根,长期榨取。

    “那些国度就任凭他们如此欺凌吗?”

    一文臣忍不住发问。

    “正所谓强权之下,别无选择!据说已有国度反抗,但这些舰队手握大量火器,非但未能夺回失地,将这帮名为通商、实为强盗之人逐出,反遭重创。”

    “这帮强盗还要求国度赔偿。”

    “称此为战争赔款?”

    “实在荒谬。”

    “这些国度万般无奈,才寄希望于我们强盛王朝,盼我们能伸出援手。”

    “尤为关键的是,这些国度中有一小国,是此次援助我们最多的国度之一,已正式成为我们的藩属。”

    一听此解释,众人顿时明了,这场战事,强盛王朝必须介入。

    不为其他,只为那藩属国。

    此乃大国之担当。

    保护藩属,乃强盛王朝之责!

    “火器!”

    “朕,还需更多情报!”

    “朕要知道这帮远道而来的强盗,人数几何,武器为何?与我国武器有何异同?战力又如何?”

    “朕欲知,击败他们后,其国度多久能派遣新的侵略者前来?”

    “此事皆交由锦衣卫处理。”

    “纪铭,告诉朕,你能否胜任?”

    纪铭神色一凛。

    “皇上,微臣定当竭尽全力!”

    “好,非常好!那你们且坐下准备,吾等继续在饮马河畔静候雅克里的音讯。”

    “期限仅为两月。”

    “两月后,若无雅克里的消息,我们便撤军回朝。然而,西宁侯,你需亲自前往兀良哈三卫,将雅克里带回。”

    皇帝平静地吩咐道。

    “遵命,陛下!”

    西宁侯恭敬领命。

    此刻,众人面色皆凝重。

    他们深知,大明即将迎来新的挑战。

    而这次的对手,不再是昔日的草原宿敌,而是全新的、未知的、来自海洋的威胁!

    大明,究竟会何去何从?

    皇帝在饮马河畔等待雅克里的同时,亦派遣使者前往东南沿海与余晖之地……昔日称之为倭岛,今已更名,寓意大明光辉所及,照耀其上。

    岛上居民,需涤荡自身罪孽,使之成为大明不可分割的疆土!

    据闻,在第二次北伐大军集结之际,皇帝曾与内阁重臣商议,探讨如何将东南沿海百姓迁徙至余晖之地。

    然而,众臣皆以为皇帝意在同化余晖之地,实则不然。

    皇帝早已决意,此次迁徙非为同化,而是让大明百姓前往耕耘,确保余晖之地军民粮食自给自足。

    至于石见银矿……如今已更名为余晖银矿,这座以现有开采技术足以持续开采数百年的大银矿,将得以持续运作。

    如此,即便运粮船只遭遇海啸、暗礁等不测,在海上失踪或供给中断,余晖之地亦能自给自足。

    切莫轻视此等顾虑。

    昔日余晖之地尚为倭岛之时,曾数次激怒大唐朝廷,朝廷遣数十万大军征讨,前后数次。

    然每次皆因海难,大军未至倭岛便已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

    虽时过境迁,大唐已逝,大明崛起,历经数百年风雨。

    期间更有海上贸易繁荣的宋朝,民间造船技术已远非大唐可比。

    更何况大明官方的造船技术,如郑和下西洋之宝船,已然傲视天下。

    时至今日,遭遇海难的风险相较于数世纪前的大晟王朝,已降至极低之境。

    然而,正所谓安不忘危。

    作为大晟朝的帝王,李煜不得不深思此点。

    尽管他未曾明言,史馆亦无丝毫记载,多数朝臣皆浑然不知,他们被蒙在鼓中。

    唯独镇守霞光岛的镇国公李刚,接到了锦衣卫连夜递送的密函。

    此函阅后即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