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携带着文臣武将的忧虑,统领三千铁骑,一路向西北的鞑靼领地进发。
步兵与五军大营、神机营,则在牧马川周遭扎营。
相较之下,他们的日子远比李煦即将面临的烽火连天要安逸得多,
然而,这些大臣们,
不论是文官抑或武将,
脸上皆无一丝安逸之色,反而忧虑重重。
皆因李煦出发前还做了一项出人意料的举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明皇帝亲赴险境之时,竟将朝中唯一的储君,大明官方公认的继承人,当今的皇太孙李澈也带在身边。
当李煦下定决心之时,众人皆跪倒在地,恳求他莫要如此疯狂。
你即便自寻死路,我们位卑言轻,合力也无法使你回心转意,
这也就算了,
毕竟皇上任性已久。
虽说你如今已为人祖父,身体依旧硬朗,能上马指挥作战。
你老当益壮,体魄甚至不输年轻人。
但皇太孙李澈不同。
你瞧瞧他那苍白的小脸。
这几日不过是骑马行走,他的脸色却比以往更加苍白。
皇太孙体弱多病,这在整个大明王朝已是公开的秘密。
往常也就罢了。
就算皇太孙某日不在了,不是还有皇上你吗?你还能再指定新的继承人。
可如今你身处险境,时刻可能为国捐躯。
你竟然还带着皇太孙,这是嫌咱们大明还不够动荡吗?
万一,就说万一,
万一皇上你被鞑靼轻易所杀。
我们还能将皇太孙,立为……
可你如今身处险境,竟还带着皇太孙李澈。
万一你俩都不幸遇难,我们应立谁为帝?
是汉王还是……难道是仍被囚禁的废太子李炽吗?
如今这大明王朝已有文武相争的迹象,届时这些文臣武将定会互不相服。
转瞬便是另一场靖难之变,甚至可能更为严重。
未来,荣耀之城或有可能迎来变革。
君主啊,您即便不顾念我们,也该为大国的未来着想,
您至少该留下皇储李辰轩,一旦您不测,大国也好有个希望。
面对如此荒谬任性的君王,群臣几乎要潸然泪下。
然而,当李渊质问他们,为何坚决反对他携皇储同行时,
众人无法直言不讳,至多只能委婉表达。
他们深知,如此微妙的言辞,李渊定能领悟,但他却偏偏装作不知。
他摆出一副“你有能耐,就明说”的无赖姿态。
群臣几近绝望。
最终,李渊还是带着李辰轩离去。
这不仅是李渊执意要带皇储李辰轩走,
另一方面,
李辰轩尽管面露惊恐,几欲落泪,
但在祖父与群臣的对峙中,他仍选择随君王离去。
当事人自己都乐意,群臣还能有何作为?
“虽然我从未特别喜爱这位皇储,也不怎么看好秦王,但不得不说,皇储殿下真是孝顺至极!”
“对,对,皇储殿下这是为了不让陛下为难,哪怕明知自己体弱,可能难以承受长途旅行,仍愿意伴随陛下左右。”
群臣在老少二人带领数千精兵离去后,
私下里纷纷议论。
这无疑是孝顺啊!
你若不孝顺,留在营地,一旦陛下有个闪失,你瞬间就会成为大国的焦点,
而且,看这些贵族如此敬重你,效忠于你,
你这皇位,定会坐得极稳,其他诸侯甚至废太子,根本没有反抗之力。
可偏偏这样的大好机遇,皇储李辰轩亲手舍弃了。
这不是孝顺,又是什么?
“孝顺什么!”
“小子若不是担心这老顽固在草原上有个好歹,”
“早就在大营中悠哉游哉了。”
“你说你想带着那些异族骑兵转悠,何不带着几十万大军一同前往?”
“非要为了省点粮草,”
“非要以防万一,给大国留点血脉,”
“如此为难自己。”
“就带几千人,你竟敢深入草原腹地?”
“你不要命了吗!”
“可你这狡猾的老家伙,就算不要命,也别搭上小子的前程啊!”
李悠然在整理行囊,准备随同老谋深算的李世绩四处奔波前夕,内心的小剧场已近乎沸腾。
好在李世绩这样的手段已非初次。
李悠然暗自表示,自己早已见怪不怪。
就这样,尊贵的大明储君李悠然,竟十分甘愿地追随帝王李世绩,历经风雨兼程……
这一过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