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 > 第538章 心中的谜团也将迎刃而解

第538章 心中的谜团也将迎刃而解(1/3)

    禁军回答道。

    三天!

    郑公公就回来了。

    而且还带着使节和粮食。

    李渊感到十分欣慰,他一直悉心培养郑公公,几乎把他当作亲生子般看待……等等,粮食?!

    “粮食是怎么回事?”

    李渊忍不住问道。

    “启禀陛下,郑公公这一次率领众多船队在占城靠岸,那些船队上装载着无数的粮食。”

    “因此还耽误了几日行程。”

    “现在已经通过海运,直达中原了。”

    李渊一脸疑惑,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感觉有些扑朔迷离。

    不过好在,郑公公这一次总算是回来了。

    三天后,便能与他相见。

    届时,心中的谜团也将迎刃而解。

    因此,

    李世民迅速下令国宾馆的侍从,提前筹备迎接使节的事宜,并命礼部官吏随后配合。

    对于迎接郑和的仪式,李世民还特意让李渊的儿子李泰一同参与。

    毕竟,大唐帝国已有储君,这样的场合最适合也最应当让更多人知晓。

    至于李泰,对此倒颇为淡然。

    说实话,他对郑和颇感好奇。

    毕竟,

    他从前只是个默默无闻的齐王世子,根本没有机会与皇帝李世民身边的宠臣三宝公公有所交集。

    即便郑和此前数次远航西洋,那浩浩荡荡的送行队伍里,也从未有过李泰的身影。

    身为齐王世子的他,总是以“身体羸弱”为由,留在齐王府中静养。

    若是真有朝一日成了神,只需一个念头,不单能让郑和现身,就连那另一个了不起的太监,太史令司马迁,也能被他自历史长河中唤出,共饮一壶酒,畅谈古今。

    然而,时过境迁。

    昔日那个默默无闻的齐王世子,如今已是大唐帝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太孙。

    如此接待外国使节及本国归来的使团的盛事,他自是避无可避。

    既如此,提前见见这位三宝公公,倒也不错。

    “听说郑和是个太监,不知是否与宫中的其他太监模样相仿。”

    李泰暗自琢磨。

    三日时光,转瞬即逝。

    “陛下!”

    郑和步入了太极殿。

    皇帝李世民亦感慨万分。

    其余大臣们均表现得颇为给面子,一副太好了,郑和归来,我大唐的威名远播四海的模样。

    实则……

    “郑和总算回来了,比原定行程快了数月,甚好,省下了不少开支。”

    “只是这次带回的使节比上回多了许多,大唐又要招待他们,不知又要耗费多少回礼。”

    “也不明白陛下为何总派这些人去探索他国?”

    “那些国家地贫物瘠,我大唐又不会去征伐他们,他们亦不会来大唐生事,双方相安无事便罢。非要前去拜访一番,还带着这些如同乡野村夫的使节,来我大唐观光……”

    许多文官都不喜这种“劳民伤财”、无实质益处、只有花销的行为。

    只不过,还是那句话。

    咱们这位任性的大唐皇帝李世民乐意这么做,又能如何?

    只能在旁凑凑热闹,拍拍手,叫叫好。

    心中暗自腹诽……

    然而,

    这一次,

    郑和带回的消息,

    让那些不屑一顾的文官们,大吃一惊。

    “皇上,此番微臣带回的使节,共计一百八十二位,涵盖了一百三十七个国度。”

    “更甚者,多数国家知晓我大明正遭草原部落威胁,故而甘愿无偿赠予我大明粮草。”

    “首批粮草已抵占城,第二批正运往齐鲁海岸。”

    粮草?

    这些小国竟还向我大明输送粮草?

    但随即,这些文臣们面露不屑。

    然而,这些小国即便加起来,也不及大明一省之大,他们能供给我大明多少粮草?

    “这些小国之人,如今是想尽办法占我大明的便宜啊……”

    “他们还是太稚嫩,不知皇上喜好功绩,只要他们前来朝拜,即便空手而来,也定能满载而归。”

    部分官员私下里窃窃私语,满含讥讽。

    但,

    当郑和逐一陈述这些小国捐赠的粮草数目时,详尽的数据令人瞠目结舌。

    什么?首批粮草便足以支撑我军北伐十日之久?

    且这只是开始,后续粮草还将源源不断运来?

    官员们皆不愿相信此事为真。

    或许这只是对方的谎言罢了。

    然而……

    对方的首批、第二批粮草确已送达。

    郑和又言,

    这些国家中,众多之地粮食一年数熟,余粮充沛。

    得知大明急需粮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