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 > 第530章 真是诛心之举!

第530章 真是诛心之举!(2/3)



    就连史官,也在李靖的暗示下,记载了废齐王不孝,被贬为平民,永久囚禁,永不赦免!

    史官所记,乃为正史。

    李靖此举,无疑是将自己的儿子亲手钉在了耻辱柱上,由此可见他心中的愤怒。

    至此,众人都已明白。

    “难怪陛下会突然提拔皇太孙,原来是因为废平民大逆不道啊……”

    “废平民既已被囚禁,那汉王便是实际上的长子,太孙则是嫡长孙,继承皇位,成为国之储君,理所应当。”

    不仅权贵们如此说,就连文官们也纷纷附和。

    实际上,

    当得知被废太子李浩宇的真面目后,

    文官们皆震惊不已。

    什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太子……不,应该是废平民竟是如此之人?

    他竟如此心机深沉,还在皇帝身边安插人手,且竟成功了!

    还好还好,与他相比,纯良如小白兔般的李瀚海这位太孙殿下,才是我们儒家所期望的太孙啊!

    然而他们却不知,

    在他们眼中如小白兔般纯良的太孙李瀚海,在得知李浩宇的下场后,竟如此说道……

    “一群没见识的家伙,才会认为我那个伯父是真正的敦厚纯孝之人,或是一个心系百姓的好太子。”

    “且不论历史上,老狐狸驾崩后,我这个伯父在校区便更改了皇帝的遗志。”

    “圣人有云,父丧之后,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方显孝心。”

    “以此观之,那李明辉难称孝子。”

    “且不说他提拔文臣、压制武将之举,单论迁都一事,便足以道明其心。先皇费尽心力,历数年之功,方从南都迁至京城。”

    “这胖子李明辉,只为一己之安逸,先皇甫逝,便欲重返南都。”

    此已非不孝之简单,实则置黎民生死于不顾。

    永乐末年,百姓多有动荡,非仅因屡兴北伐,国库空虚。

    迁都之巨费,实为根本。

    古时百姓,不似今人,迁徙他乡,轻描淡写。彼时之人,因生计无着,方离故土,赴他乡求生。

    教育未普,世人皆以乡土为根,生老病死,皆不离斯土。

    永乐大帝为定都北方,必迁南民于北,以充兵源,供军需及京中权贵之用。

    此中艰辛,历时数载,心血耗尽,方成迁都大业。

    更勿论营建宫室,耗资无算。

    百姓安家,费用浩大。

    新居之初,免税以安民心,古已有之。

    朝廷因此少收,财政益发拮据。

    恰逢草原不宁,瓦剌、鞑靼、兀良哈三卫扰边。

    永乐为保民安,主动出击,北移防线。

    国库空虚,唯有加税以应。

    此乃永乐末年,百姓动荡之由。

    李明辉身为储君,继而登基,岂会不明此理?

    然其仍欲迁都!

    何故?

    只为南都之安逸,别无他求。

    不顾社稷安危,不顾先皇遗志,不顾子孙后代,不顾朝野动荡,执意为之。

    如此之人,岂能称为仁孝?

    在旁人眼中,李弘烈的行为简直是形象崩塌,令人难以置信。

    但在李明渊看来,这只是日常操作。

    毕竟,那是李弘烈。

    遗憾的是,

    李明轩还未来得及多观察几日这出“好戏”,他便刚搬进了皇太孙府。对,现在东宫已更名为皇太孙府。

    这时,李靖身边的一位新贴身宦官来了。

    李明渊觉得这位宦官有些面熟,却一时想不起是谁。

    宦官对李明渊始终毕恭毕敬,那恭敬背后,还夹杂着几分同情。

    “汉王妃那位一手抚养长大的孩子,终于与他亲生父亲团聚了。”

    “汉王妃若在九泉之下得知,定会安息吧……”

    宦官拭去眼角泪水,心中感到莫大宽慰。

    没错,

    他正是被《汉王夜未归》等故事误导的宦官。

    李明渊:“……”

    面无表情地看着宦官一脸欣慰地拭泪,那眼神仿佛看到了失散多年的亲子,这是怎么回事?

    我乃汉王之子,非你之子,你可要看清楚了!

    况且,

    你的年纪也不足以当我父亲吧!

    许久,

    宦官终于伤感完毕,

    “太孙,陛下宣见。”

    宦官转入正题。

    遇上这般“感性”的宦官,可真是晦气!

    李明渊心中暗骂,淡然说道:“那便走吧。”

    “哎!奴为殿下引路!”

    宦官异常热情地回应,

    竟抢了小宦官的工作,在前面引路。

    李明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