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 > 第42章 民生工程建设

第42章 民生工程建设(1/2)

    (1)春耕会议

    1941年的第一场春雨刚过,陈家峪的祠堂里挤满了人。陈长安站在八仙桌前,面前摊开一张手绘的地图。

    \"今年要开垦北坡那三百亩荒地。\"他用铅笔圈出一片区域,\"但土质太硬,靠人力开垦效率太低。\"

    老农会主任赵老汉吧嗒着旱烟:\"陈团长,不是咱不想种,那地硬得跟铁板似的,镐头下去就一个白印子...\"

    \"所以我们要改进工具。\"陈长安从墙角拎出几个新式农具,\"这是农具厂新打的深耕犁和破土镐,铁口加了钢,能省一半力气。\"

    满屋子农民顿时炸开了锅,几个老汉争相传看这些锃亮的新农具。

    \"这...这得多少大洋啊?\"赵老汉的手在衣襟上擦了又擦,才敢摸那锋利的犁头。

    \"不要钱。\"陈长安的话让所有人愣住了,\"用粮食换。秋收后按收成比例还粮,还不起的可以分期。\"

    李云龙在后面捅了捅赵刚:\"这小子,把德国那套分期付款都搬来了?\"

    (2)水渠风波

    第二天清晨,一阵急促的哨声惊醒了整个村子。

    \"全体集合!挖水渠!\"陈长安的声音通过铁皮喇叭传遍全村。

    不到半小时,三百多号人带着工具聚集在村口。陈长安正带着几个扫盲班毕业的学员测量地形,见人齐了,跳上一块大石头。

    \"乡亲们!这条水渠修通后,能灌溉下游两千亩地!\"他指着地上的石灰线,\"但工期只有十天,必须在春汛前完工!\"

    人群议论纷纷。老地主马三爷拄着拐杖站出来:\"陈团长,这要占我家祖坟边的地啊!\"

    现场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知道马家祖坟是块风水宝地,动不得。

    陈长安不慌不忙地掏出一张纸:\"马三爷,您家三十亩地在渠尾,要是水渠通了,您那旱地就能种水稻,产量翻番。\"他又指了指纸上的数字,\"这是按去年粮价算的增收。\"

    马三爷盯着数字看了半天,突然把拐杖往地上一杵:\"挖!把我家那棵老槐树也砍了,别挡了水道!\"

    (3)化肥厂的秘密

    农具厂后院,一个不起眼的草棚日夜冒着白烟,两个持枪战士把守着大门。

    \"长安啊,你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李云龙好奇地扒着门缝张望,\"咋这么臭?\"

    陈长安笑着推开木门:\"进来看看吧,咱们的'秘密武器'。\"

    棚子里,十几个大缸正咕嘟咕嘟冒着泡,几个戴口罩的战士在搅拌浓稠的液体。

    \"这叫化肥,能让庄稼增产三成。\"陈长安舀起一勺褐色液体,\"主要原料是粪尿、草木灰和硝土。\"

    李云龙捏着鼻子后退两步:\"好家伙!比小鬼子的毒气还冲!\"

    \"别看它臭,可比真金白银还金贵。\"陈长安小心地盖好缸盖,\"现在产量太低,只够重点试验田用。\"

    正说着,一个满身粪渍的小战士兴冲冲跑进来:\"报告!第三批发酵成功了!氮含量比上次提高了15%!\"

    陈长安拍拍小战士的肩膀:\"好样的!等咱们建起正规厂房,就不用这么偷偷摸摸了。\"

    (4)\"识字班\"的新任务

    扫盲班的教室里,赵刚正在黑板上写\"氮磷钾\"三个大字。

    \"同志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增加农业知识课。\"他推了推眼镜,\"每个毕业学员要负责指导五户农民科学种田。\"

    下面坐着的学员们面面相觑。刚学会写自己名字的民兵队长王二柱举手:\"赵政委,俺们自己种地还靠老辈传下来的法子呢...\"

    \"所以才要学新的。\"陈长安从后排站起来,手里拿着两株麦苗,\"大家看,左边是用化肥的,右边是普通种植的,差别多大?\"

    两株麦苗的对比令人震惊:一株粗壮翠绿,一株瘦小枯黄。

    \"但是...\"王二柱挠头,\"老辈人说粪肥上多了会'烧苗'...\"

    \"所以要科学配比。\"陈长安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个简易图表,\"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推广的施肥方法...\"

    窗外,几个老农扒着窗台,聚精会神地听着。他们布满皱纹的脸上,第一次对\"识字\"这件事露出了向往的神情。

    (5)路通百业兴

    五月的阳光晒得人发烫。新拓宽的土路上,上百人正在夯实地基。

    \"再加把劲!\"陈长安卷着裤腿,和战士们一起拉着石碾子,\"这条路通了,咱们的粮食就能运到县城卖好价钱!\"

    远处传来一阵欢呼声。原来是一队骡马驮着山货从新路走来,领头的商人老周笑得合不拢嘴:\"陈团长,这路比官道还平整!以往三天的路程,现在一天就能到!\"

    陈长安抹了把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