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 第196章 赵清虎收礼

第196章 赵清虎收礼(1/2)

    王木匠虽然不知道赵清虎的打算,可他很听话,第二天就把五个种子学子的住处打听好了。

    五人中,只有汪朔一人是庆州府本地人。

    汪家,也是庆州府的望族之一,是大地主,家里有千顷良田的那种。

    赵清虎初闻千顷良田,还在内心仔细计算了一番。

    好家伙,古代一顷是五十亩,这千顷良田,就是五万亩啊。

    是夸大其词,还是真有其事?

    若是真的,那这汪家不仅仅是望族,绝对是传承了几百年的世家啊。

    自己这个七品司农令,对比汪家,似乎有些不够看。

    “千顷良田有些夸张,但是,上万亩良田汪家还是有的。不仅仅是庆州府,汪家在江南道也有产业,听说有上千亩良田,还有不少桑林。”王三道。

    赵清虎摸了摸鼻子,以自己的名义把礼物送上门,不知道人会不会收啊,要不换个目标?

    也难怪,汪朔能少年成名。

    如此一个大家族,祖坟天天都冒青烟,培养出一个神童,不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如此大的家业,汪家从前朝就是富户?”

    王三点头,“听说汪家在前朝出过状元,当过大官的。”

    原来如此,封建王朝,皇帝轮流做,地主万万年。

    汪家运气不错啊,改朝换代,没把他们换掉。

    虽说有些担心,可赵清虎还是让王三安排人,以他跟王大师的名义,把三件根雕、两块石头送了出去。

    也不用找什么理由,就说学子们学业辛苦,勤奋功课之余,也要注意劳逸结合,送他们赏玩赏玩的。

    礼物送出去后,没理会忧心忡忡的王木匠,赵清虎驾着马车独自出门了。

    这一次,他是去兑换银票的。

    除了恒通钱庄的银票,其余的,赵清虎打算全都兑换掉。

    难得来府城一趟,当然要把真金白银兑换出来,下次来庆州府,还不知道是啥时候呢。

    他从侯三山身上得到的银票,一共是九万六千八百两银票。

    恒通钱庄的有不少,一张一万两的,两张一千两的,剩下小额的银票也都是恒通钱庄的。

    除此之外,王员外给他的一万两银票也是恒通钱庄的。

    王三带着他在府城逛了一遍,赵清虎有留意过,钱庄有六家。

    其中就有三家,是侯三山存放银子的钱庄。

    忙碌了大半天,赵清虎才兑换了一小半。

    有一些钱庄,说是他兑换的银钱太多,需要几天时间调拨。

    赵清虎也没深究,最大额度兑换,不够的直接换成银票。

    反正他要等五郎府试完了再回去,到时候再来兑换一次就是。

    让赵清虎没想到的是,礼物全都送出去了,而且,第二天就来了回礼。

    五份回礼,四份是书画,是四个县试案首送过来的回礼;而汪家的回礼就讲究多了,是一整套文房四宝。

    不愧是望族啊,自己才来庆州府几天啊,他们就调查到了不少消息,肯定知道了自己是陪着儿子来参加府试的,送来了五郎能用上的东西。

    “还有礼物?”

    赵清虎有点懵,他不就送出去五份礼物吗,怎么多了回礼?

    王三神情有些古怪,不仅有礼物,而且来的人很多。

    “咋回事?”

    “您出去看看吧。”

    说实话,王三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有点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赵清虎有些疑惑,可也没耽搁,直接出了门。

    门外人很多,而且,大部分都是头发花白的老者,看身上的衣服,应该是庄户人家,穿的大部分是粗布麻衣,好一点的也是棉布。

    正疑惑呢,不曾想,一众老人,见他出来了,哗啦啦全都跪在了地上。

    这可把赵清虎吓了一跳,连忙上前搀扶。

    “老人家,你们这是干什么,可折煞我了,快快请起!”

    “应该的应该的,用了您的堆肥办法,村里面的冬小麦眼看着拔高了,长得很好,今年肯定是一个丰收年。这些全都仰仗农令,听说您来了府城,小老儿等厚着脸皮来见见您,当面感激。”

    为首一个老者,头发胡子全都白了,看上去有七十多岁,赵清虎实在是承受不住啊,连忙给他搀扶了起来。

    赵清虎拉住了老头的手,“王三,快,快请大家进去。”

    一共来了二十多人,都是府城附近村子上的老农。

    赵清虎也不知道,到底是谁把自己到了府城的消息传递出去的。

    难道就因为自己送出去五件礼物,消息走漏了,还是说,是吴知府传递出去的。

    “老人家贵姓啊,今年高寿?”

    “小老儿姓柳,是城外柳家村的人,今年七十有八!”

    人活七十古来稀啊,再有两年,柳老丈活到八十岁,在古代可以称呼一声人瑞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