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 第52章 插秧

第52章 插秧(1/2)

    去了一趟铁匠铺,看了一眼自己定制的两口大铁锅,赵清虎颇为满意。

    足够大,足够厚,里面再锤上几千次,能有效避免豆浆糊锅。

    锅好,但是,真的很贵。

    五两银子一口,寻常铁锅,也就是一两银子顶天了。

    杂货铺,自己定制的细长水缸也好了,还有两套石磨。零零散散又花去十两银子。

    东西全部搬上牛车,赵清虎去了一趟木匠铺。

    他要定制家具,木床、双层床、衣柜、桌椅板凳什么的,还有木盆木桶。

    若不提前订,等他们搬新家的时候,怕是啥都没有。

    木匠铺里面现成的家具,都是中规中矩的,尺寸都是固定的。

    他可不想要这些,这次过来,他可是去宅基地量了尺寸的。

    家具也不便宜,毕竟都要用上好料子,还要上漆抹油,李木匠给出了一百二十五两银子的估算价格。

    赵清虎交了五十两银子订金,双方签了契约,约定好了送货上门的时间。

    刚到手的银子就差不多花出去了,赵清虎拍了拍手,驾着牛车往回走。

    铁锅跟石磨都送去了工地,豆腐坊的地基都挖好了,三排柱子都立了起来,下面垫了石墩,最上面架上了木梁,大概往下三分之一的地方,也有木梁镶嵌,确保架构稳定。

    毕竟是一亩地的豆腐坊,只有左右两排柱子架构不稳定,所以就弄了三排柱子,确保能把整个屋顶撑起来。

    中间弄一层横梁,功能也不少,若是有需求,可以在这一层横梁上铺上木板,就能把房子隔成上下两间,上面储存,下面工坊。

    赵清虎没这个需求,横梁上让安排固定了一些铁钩子,方便日后挂上东西。

    安置两套石磨的地方最宽敞,毕竟,赵清虎是计划用两头驴子来拉磨的,必须留出空间来。

    之后就是挤压豆浆的地方,弄了一排挂钩,吊上十字木头,这样就能把细布挂在十字木头四角,下面放上大水缸,就能作为挤压豆浆,过滤豆渣的地方。

    之后就是两口大铁锅安置的灶台,还有留下堆放柴火的空间。

    最后才是豆腐定型的地方,安排了青砖铺地,留了缝隙可以排水,下面就是排水沟。

    多余的空间,赵清虎自由安排。

    工坊一共开了三个门,大门一个,旁边甚至开了大窗,弄了个小铺子的模式。日后可以在这里卖豆腐。

    两个小门,一个通往后面的猪圈,一个通往主宅子的厨房。

    这个布置赵清虎很满意,给郑师傅竖起了大拇指,也把那大铁锅的尺寸给了他,好让他安排起灶,安排烟囱位置。

    找到赵清牛,把银子给了他,告诉他下次带赵清狗,两人交换轮替来,等工地不用人守着,三兄弟一起上山。

    赵清牛对此很满意,上山虽然危险,可是一天弄回来七两多银子,你去村上问问,谁不愿意冒这个险?

    晚上,一大家子围在一起,赵清虎说了一下肉钻子跟蜂蜜的钱,又给大家发了一次零花钱。

    这一次没有特意照顾大郎夫妻两个,不过今天是按人头发的钱,一人两百文。

    “那熊瞎子,你们有办法吗?”

    吃完了饭,父子闲话,赵清虎提出了这个问题。

    “爹,挖陷阱,一个不行就两个。”赵三郎道。

    熊瞎子这东西,一身皮毛很值钱。

    赵清虎想着活捉,所以陷阱要挖深一点,至少三米,除此之外,不能放倒刺在下面。

    多准备一些麻绳,等父子六个商量好了,赵清虎没有立即行动。

    万一第二天上去,直面那熊瞎子,岂不是要糟糕?

    隔了一天,他才带着人上山,挖陷阱,布置诱饵,就用家里面割的蜂蜜。

    可惜,陷阱布置好后,连续两天也没结果,倒是上山弄回来不少蛇。

    去了一趟镇上,三麻布袋蛇,卖了七十六两银子,回来分了老三、老四各自八两多,赚了将近六十两银子。

    他们上山路上的蛇,基本上被清空了。

    眼看着秧田里面的秧苗长了起来,要插秧了,赵清虎带着三郎去看了一眼,那熊瞎子依旧没有落网。

    加上一些蜂蜜,补充诱饵后,赵清虎便将此事抛之脑后。

    接下来,他们家要插秧了。

    “先下秧田拔秧,斜着横着拔,别坏了根。”

    赵清虎演示了一番后,大家都开始尝试,最开始虽然有些笨拙,可都是庄稼地里的好手,很快就都得心应手了起来。

    一把把秧苗捆好,扔到了旁边的水田里面。

    忙碌一早上,秧田内秧苗就没了三分之一。

    他们家虽然人多,但是,也不能一天把所有水田全都插上。

    这一次插秧,他们家是男女老幼全部来了,就是四个奶娃娃,都跟了过来,让三丫在田埂上照料着。

    老三家的、老四家的,也都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