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团宠小青梅,山匪大佬们藏不住了 > 第408章 公主的传说

第408章 公主的传说(1/2)

    今年比往年都更热些。

    春日里,天气就热得人身上冒汗了。

    大家都期望多下几场雨,能凉快些。

    三月上旬。

    浔州等了故人,也等来了清凉的雨水。

    苏知知一行人是在微风细雨中回到浔州的。

    慕容棣为了处理公务方便,常在白云县的宅子里住,裴姝也在那。

    苏知知等人先到白云县歇了两日,见了慕容棣、裴姝。

    他们没见到顾景和宋平,因为顾景年纪大了,今年终于告老还乡颐养天年去了。

    宋平则升任为邕州刺史,在邕州任职。

    苏知知和薛澈到白云县的第二日,还去明德书院拜访了柳山长。

    几年没见,柳山长的白发更多了。

    他还在明德书院教书,书院里的孩子更多了。

    十里八乡的孩子们都挤破了脑袋要来这念书,因为听说公主小时候在这念过书。

    “草民拜见公主。”柳山长见到苏知知就要行礼。

    苏知知和薛澈赶紧扶住柳山长。

    苏知知:“柳山长,不必多礼,你这样我还挺不习惯的呢。”

    薛澈也道:“学生幼时在此,承蒙山长与几位夫子关照。”

    柳山长看着长大的苏知知和薛澈,内心也很感慨。

    大齐新皇登基的消息传到岭南的时候,柳山长才知道郝仁的真正身份。

    柳山长惊得无以复加,连连道:“怪不得,怪不得啊……”

    然后又想到当今皇上和皇后娘娘还被他叫家长叫到过书院来,柳山长哭笑不得。

    苏知知问:“柳山长,我们想在书院里看看行么?”

    柳山长自然答应了,领着苏知知和薛澈在里面转悠。

    书院中的学子更多了,以前空着的院子也被整理出来做学堂。

    远远地就可以听见朗朗读书声。

    苏知知走到桃李堂时,看见桃李堂门口居然挂了个牌子,上面写着:

    【公主读书处】

    他们走到生舍时,苏知知原来的房间外面也写着:

    【公主昔日安寝之室】

    而生舍院子里的大树下,也就是苏知知当年以一敌五,一战成名的地方,居然立个牌子写着:

    【公主惩恶处】

    下面还刻着当年在书院流传的一篇武侠故事:

    【女侠苏知知武艺超群,内功深厚,力能撼山。一日,遇李氏恶霸携四人横行乡里,苏知知身形一闪,一拳一人飞……】

    苏知知:……

    薛澈:……

    在二人疑惑的目光中,柳山长清了清嗓子,解释道:

    “公主虽然不在书院,但是我们书院中还处处流传着关于公主的传说。很多人都特意来问公主曾经就读的学堂,还有以前在书院的事迹。

    我们书院干脆就立了牌子,让大家了解得更清楚。”

    苏知知:“原来我已经这么有名了。”

    几人正说话,这时候各个学堂刚好到了下课的时间,小学子们从纷纷从学堂出来休息。

    这些小学子们都往后院的一大片空地走。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二二三四,五六七八。”

    “三二三四……”

    苏知知看见这些小学子们一个个排好了队,伸手伸脚,扭扭屁股。

    苏知知和薛澈一看这些动作,就觉得很眼熟。

    这不是苏知知小时候刚开始练鞭法时练的基础功动作么!

    柳山长摸着胡子笑:“公主当时这套功法甚好,当时书院中的学子们天天跟着练,精神十足。老夫就让之后的每一届学子都练,活动筋骨,强身健体。”

    苏知知和薛澈注意到,书院中多了很多女学生。

    以前虽然也有,但是没有这么多。

    薛澈问到这一点:“是不是因为各地村民富裕了,更多百姓送女儿来就读了?”

    柳山长点头又摇头:

    “非也,虽说这几年来,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了,但是大多只肯花钱送儿子来念书。去年长公主来浔州后,浔州各县的书院中,才有了更多的女学生。”

    苏知知:“姨母?”

    柳山长:“长公主资助了不少女学生,让她们免费来念书,还给她们添衣。长公主说,皇后娘娘在长安办女学,我们岭南现在一时办不了专门的女学,但也要尽量让更多的女子来上学。”

    “为了让这些女学生来念书,长公主可费了不少心思啊……”

    苏知知想起昨天见到姨母时,听说姨母来了岭南之后比较忙。

    姨母说她心中虽有遗憾,但人不能只活在过去,只要活着,就会找到其他有意义的事情。

    原来姨母是在为此事忙碌啊。

    苏知知和薛澈在明德书院逛了一圈,然后辞别了旧时师长,赶去了黑匪山。

    春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