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陈思没有再选择单打独斗。他带球高速推进,吸引了巴萨中卫阿劳霍的补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在阿劳霍靠近的瞬间,陈思突然用右脚外脚背,将球向中路一捅!
这是一个绝妙的斜传!皮球从阿劳霍的身后滚过,滚向了禁区中路!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过去。
姆巴佩!
法国巨星利用孔德被自己之前的跑位迷惑、注意力分散的一刹那,突然反向启动,斜插向皮球的落点!
他的启动速度快如闪电,孔德再想转身追赶,已经慢了半拍。
姆巴佩追上了皮球,面对出击的特尔施特根,他没有做任何调整,直接抡起右脚,用尽全力一记爆射!
皮球如同一道白色的激光,从特尔施特根的头顶飞过,直挂球门顶角!
3-1!
进球后的姆巴佩,张开双臂,做出了他标志性的庆祝动作。
整个大都会球场再次陷入疯狂!
弗里克在场边无奈地摇了摇头。他知道,当他选择让田皓月去一对一盯防陆弦的时候,这场赌局他就已经输了一半。他赌的是自己的防线能顶住皇马其他人的冲击,但显然,他高估了自己的防线,也低估了皇马攻击群的恐怖。
场边的巴萨主帅弗里克,缓缓地坐回了教练席,脸上写满了无奈。转播镜头捕捉到了他深邃眼眸中的挣扎与不甘。
他输了吗?
从比分上看,是的。
但从战术选择上看,他别无选择。
赛后,无数评论家和球迷可能会复盘说,弗里克用球队最强的防守大闸田皓月去一对一兑掉陆弦,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决策。它解放了陈思,激活了姆巴佩,最终导致了防线的崩溃。
但只有弗里克自己,以及世界上所有与皇马交过手的主教练才明白,这道题,从一开始就是无解的。
因为那个32号,是陆弦。
他不仅仅是皇家马德里的大脑,他就是当今世界足坛公认的最强攻击型中场。他拥有哈维般的视野,伊涅斯塔般的灵巧,齐达内般的节奏感,以及德布劳内般致命的传球。
放任这样一个“怪物”在你的防线前自由活动,是什么后果?
上半场那个近乎窒息的场面,就是答案。即便是在远离球门的后腰位置,他依然能用传球和位置感辐射全场。如果让他回到他最舒服的前腰位置,却不加以任何限制……那不是战术,那是自杀。
弗里克不可能放任这个大脑不管。
放眼当今世界足坛,如何防守陆弦?这是一个所有顶级教练都在研究的课题。切尔西的选择是让坎特和科瓦契奇进行绞杀;曼城则是利用罗德里的位置感和B席的不懈跑动进行区域限制;拜仁慕尼黑更是会让基米希和格雷茨卡这两大铁腰轮番对他进行贴身消耗。
防守陆弦,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任务。通常需要两名世界级中场,甚至牺牲全队的防守阵型去进行“围剿”。
而他,巴塞罗那的主教练弗里克,只需要派一个人。
——田皓月。
只需要田皓月一个人,就能在90分钟的比赛里,将那个无所不能的皇马大脑限制到“凡人”的范畴。这是一种何等奢侈的战术资本!
弗里克看着场上还在拼抢的田皓月,心中充满了敬意。这位中国中场已经做到了他能做的一切,他几乎以一人之力扛住了对方最危险的武器。但足球是十一个人的运动。当你的对手拥有五个“王”,而你只有一个“王”可以去对子时,这场牌局从一开始就不公平。
他转头看向皇马的教练席,安切洛蒂正悠闲地嚼着口香糖。意大利人也面临过同样的难题,他的解决方案更加极端——上半场他干脆牺牲了陆弦的进攻才华,让他去打后腰。
但现在,安切洛蒂找到了平衡点,而他弗里克,则被逼入了死角。
比赛的最后十分钟,巴塞罗那依然没有放弃。他们像一群受伤的狼,在亚马尔和佩德里的带领下,发动着一次又一次悲壮的冲锋。然而,皇马在3-1领先后,全线回收,三中卫加后腰琼阿梅尼的防守体系稳如磐石,没有再给巴萨任何机会。
终场哨响,比分定格在3-1。
皇家马德里赢得了这场备受瞩目的“美国国家德比”。白色的球员们在场上拥抱庆祝,而红蓝色的身影则落寞地叉腰喘息。
弗里克平静地走向场边,与安切洛蒂握手致意。他的脸上没有太多失败的沮丧,反而有一种经历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智力对决后的释然。
媒体席上,全世界的记者都在敲击着键盘,为这场精彩的比赛撰写着各自的标题:
“皇马攻击群火力全开,3-1完胜巴萨!”
“姆巴佩、陈思联袂破门,银河战舰新三叉戟初露锋芒!”
“安切洛蒂神奇变阵,解放陆弦成比赛胜负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