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根本用不着赵海平发愁如何安排她们,她们就主动包揽了所有后勤工作。
不管是那九间铺子还是这44套筒子楼的房子,军嫂们一起动手全给打扫了一遍。
甚至房子有破损的地方,她们竟然也自己想办法给修补好了。
除此之外,所有人的买菜做饭洗衣等问题,军嫂们也全都给承包了。
总之就是能让廖永明这个把握大局的服装厂厂长、跟个大总管似的管理一切的赵海平、两个服装设计师,还有李堃那帮调查市场、联系装备、布匹材料的人,能毫无后顾之忧的、全心全意的投入工作之中。
还真别说,军嫂们的提前到来给廖永明和赵海平,解决了很多看似不大却很必要的问题,更节省了不少的精力。
可全心全意投入到如何开服装厂这个问题的廖永明,却依旧觉得有些力不从心。
他原本觉得,他开批发市场都能很成功了,自家的零食工厂的生意也做得风生水起。
那开一个小小的服装厂,他岂不是可以轻松拿捏?
更何况他又提前做了那么多准备,又是找服装设计师、又是找裁缝、又是安排女工,他还弄到了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人都弄不到的服装杂志和米国的时髦服装的样本。
再加上他手里又有充足的资金,一个服装厂而已他还能开不起来吗?
可当他对这个行业了解的越多,他就发现他手头有越来越多千头万绪的问题,等着他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