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只想好好开个店,干嘛追着我拆迁 > 第478章 如何加快批发市场的建设?!

第478章 如何加快批发市场的建设?!(1/2)

    徐锦晟对于廖永明说的主意很感兴趣。

    把廖永明送走后,徐锦晟就直接去找了他父亲徐瑞丰。

    其实徐瑞丰跟徐锦晟都明白,廖永明这其实就是在给他自己就近培养供应商。

    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省去了很多麻烦。

    可即便如此,徐瑞丰和徐锦晟对此也不反感。

    他们反而觉得廖永明确实是挺聪明的。

    居然能想到这样的办法解决问题、提高效率。

    最关键的是,廖永明提出的这个建议,还真是能双赢的。

    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徐瑞丰只是简单想了想这里面的事儿,就同意并采纳了廖永明的建议。

    但村里建作坊的投资,就不用廖永明出了。

    毕竟村里建作坊,让一个村外的个人投资,终究说不过去。

    倒不如让省里稍微拨点儿款,就能把作坊给建起来。

    到时候,这也能算是官方对村里的支持,也是成绩不是。

    转天一早,徐瑞丰就以廖永明这个建议为原型,专门召开了一个会议。

    想要以省城为试点儿,找一找省城里的部分国营工厂的需求。

    然后看看有哪些能够外包出去,正好可以以此帮助到省城周边的农村群众。

    实现农村群众也可以在家门口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的目标。

    徐瑞丰这么一提议,立马就得到了其他参会人员的支持。

    省城里好几家效益还不错的国营工厂,也表示予以支持。

    就这么的,不到一周的时间,省城周边不少村子都拿到了省里的拨款,开始积极的在村子里建造各种作坊。

    大姐夫赵海平还真没想到,让他头疼不已的那帮来干工程的农村人。

    都不用大姐夫想办法把他们开了,就主动闹着要走。

    毕竟在廖永明这个工地干,他们睡也睡不好,离家还那么远,又不是一份长期稳定的铁饭碗。

    这活儿要不是之前缺钱,他们才不会来干呢。

    如今好了,村子里就有了作坊,以后在家门口就能赚钱。

    他们除非傻了,才会继续留在廖永明这个工地吃苦受罪呢。

    结果呼啦啦走了一大帮人,反倒让赵海平又愁了。

    他让工程队那帮退役士兵,紧赶慢赶好不容易又搭起来不少临时住所,就为了解决这帮农村人的住宿问题,好让他们能住的别那么挤。

    如今可倒好,等于这几天的活儿都白干了。

    那帮农村人最终只留下来二十多人。

    这二十多人,全都是从小不太会争抢,只会闷头干活儿的。

    所以村子里建作坊,能进作坊干活儿的名额根本不可能落到他们身上。

    他们除了种地,根本没别的工作可选,就只能继续留在廖永明的工地这儿了。

    在离开工地的那些农村人眼中,这二十几个人比不上他们这些离开的。

    以后无论是赚到的钱,还是这辈子的发展,全都比不上。

    可赵海平和工程队那帮退役士兵们,反倒是正式给这二十几个人办了个欢迎仪式,欢迎他们正式加入。

    欢迎仪式上不仅让这二十几个人好好的吃了一顿有大荤的饭菜。

    那些退役士兵们更是把他们当成了自己人,好好传授了一下工地的活儿该怎么干。

    并告诉他们,只要他们好好干、坚定的跟着廖永明干,他们以后绝对比所有人都强,日子比谁过的都好。

    这二十几个农村人,要不是之前跟这帮退役士兵们相处了有一周的时间,勉强也算是熟悉了。

    否则的话,他们还真容易被这帮退役士兵的热情给吓着。

    也得亏他们也没经历过传销,不然的话,他们说不定也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误入了传销窝点儿。

    将近三百人的新鲜血液,结果最终就只剩下了二十多,廖永明其实多少也有点儿无语。

    可现在毕竟是冬天,工程的活儿并不好干,他心里就算再急着想尽快把批发市场给建起来,那也只能等开春再招人。

    看着李堃他们的业务量与日俱增,廖永明真的是着急呀。

    李堃他们的业务做的越好,就越说明各个国营工厂,以及大众对批发市场的需求。

    唉~~~

    可惜盖房子的事儿记不得。

    诶?

    不对!

    谁说急不得的?!

    工程队这帮退役士兵搭建的简易临时住处,虽然条件是很差,但最起码能将就着住啊,而且速度很快。

    还有那种帐篷,不也是这么个原理?

    对了,还有前几天想到的那个,几乎以后每个工地都能用到的活动板房。

    那不也都能快速的解决临时住房、用房的问题?

    如果这样的话,那他的批发市场是不是也可以用地上开自由市场的那个思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