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传呼机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各个传呼台都在拼命争夺市场份额。少丰却有着与众不同的看法。他大胆地对这个行业泼冷水,预言省城的五十多家传呼台在激烈的竞争中将会被全国性的传呼台一网打尽,最终被新兴的手机所取代。基于这样的判断,少丰认为传呼台之间不应该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更不应该通过打低廉的价格战或者用高福利来挖人才这种短视的行为来竞争。相反,它们应该及早转型升级,顺应时代的潮流,向移动电话的方向发展。
面对移动通信分家这一重大变革,联通如同一匹黑马般异军突起,迅速占领了市场份额。与此同时,电信业务的发展却显得异常缓慢,仿佛陷入了泥沼一般难以自拔。少丰站在电信的角度,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形势,深思熟虑后向电信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利用电信自身广泛的网点优势,迅速在省城开设连锁网吧。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吸引大量年轻用户,还可以通过提供上网服务、饮料副食、快餐以及休闲娱乐等多种项目,将其打造成一个综合性的会所,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但少丰的这一建议却遭到了电信管理层的冷遇。由于长期以来计划式的经营思维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对于这种创新的商业模式,他们显得有些犹豫不决,最终只是不置可否地将这个计划搁置在了一边。就在电信管理层还在几大运营商之间暗中较劲的时候,民营小企业却抓住了这个机会,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城的各个角落迅速崛起。无论是城市的东西南北中,还是城乡人口密集的地方,都能看到这些网吧如星星之火般蔓延开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网吧产业链。
当电信管理层终于意识到这一点时,他们才如梦初醒,原来网吧经营竟然是一个如此巨大的产业集群!可惜的是,此时电信已经错失了良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民营小企业在这个领域里蓬勃发展,而自己却只能望洋兴叹。
就在少丰全心全意地为通信企业出谋划策,对电信经营的种种困境感到惋惜和无奈的时候,他完全没有察觉到,有一个人正默默地将目光投向了他的位置,并且暗中设下了重重障碍,企图将他取而代之。而这个人,竟然就是他曾经真心实意帮助过的实习生吴蕾蕾。这位天生丽质的女大学生,原本并非学习新闻专业,而是毕业于农学院的土壤系。她之所以会进入报社实习,完全是因为当时报社里的人都忙于各自的工作和挣钱,根本没有人愿意抽出时间来带她这个新手。
但少丰却是个例外。他不仅是个老实可靠的人,更是个热心肠。他看到吴蕾蕾在报社里无所适从,便主动承担起了带她的责任。他带着吴蕾蕾一起去采访,耐心地教她如何与受访者沟通,如何挖掘新闻线索;他还带着她一起讨论宣传方案,传授给她许多实用的写作技巧和编辑方法。
在少丰的悉心指导下,吴蕾蕾的进步非常明显。实习期满时,少丰对她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正是因为少丰的帮助和认可,吴蕾蕾在毕业后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自己所学的专业,选择到报社应聘。最终,她成功地进入了同属日报集团的晚报工作。
与少丰同在一个大院,虽然工作的楼层不同,但上下班时经常会碰面,久而久之,两人之间便产生了一种亲切的感觉。晚报的老总得知吴蕾蕾和少丰相熟后,特意将她分配到采编通信行业,希望她能借此机会与少丰多接触,进而与更多的通信企业建立起报企联合关系。
少丰为人老实,对于吴蕾蕾的到来,他欣然接受,并尽心尽力地带她采编新闻。精明能干且容貌姣好的吴蕾蕾却有着更高的目标——她想要尽快超越少丰,登上成功的巅峰。别看吴蕾蕾年纪轻轻,只有二十多岁,但她身上却散发着一种成熟女人的魅力。这种魅力使得她在人群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无论是走在报社的楼道里,还是在院子中漫步,都会吸引众多男性的目光紧紧追随。甚至还有人在私下里给她取了个“报花”的雅号。
当国际着名通信企业在上海举行新产品发布会暨年度总结会的消息传来时,整个行业都为之轰动。这个消息对于少丰来说,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他知道这个发布会对于他和他的团队来说意义重大,不仅可以了解到最新的行业动态,还能与其他同行交流经验。少丰并没有把这个机会留给自己独吞,而是想到了他的好友吴蕾蕾。吴蕾蕾一直对通信行业充满热情,并且在这个领域有着出色的表现。少丰相信,这次发布会对于她来说将是一次绝佳的学习和成长机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于是,少丰毫不犹豫地帮吴蕾蕾争取了一个名额,邀请她一同前往上海参加会议。当吴蕾蕾得知这个好消息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