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悠悠,岁月流转,如同一首悠扬的乐曲,到了民国时期,世事变幻如风云,王朝的阴影已经渐渐散去,曾经朝廷的恩怨也被新的时代浪潮所淹没,如同一叶扁舟在汹涌的波涛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在这个新的时代里,人们对家族的传统观念如同一座古老的城墙,在新思想的冲击下开始摇摇欲坠。那些曾经隐藏着家族秘密的习惯,也在无声无息中发生着变化,如同春天里的嫩芽,慢慢破土而出。年轻一代的家族成员,像吴明信的父亲那辈人,他们如同追逐光明的飞鸟,开始受到新思想的影响,追求自由和平等,对于家族“生吴死赵”的传统,已经不再像先辈们那般执着,仿佛放下了沉重的包袱,轻松地走向了新的未来。
在他们成长的岁月长河中,社会上那追杀前朝后裔的威胁早已烟消云散,外面世界的新奇事物和进步思潮如潮水般涌入他们的生活。于是,在平凡的日子里,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逐渐淡化自己家族与赵家、吴家的特殊关联,姓氏也如百川归海般统一使用赵姓,似乎要与往昔彻底决裂,去热情拥抱崭新的生活和时代。但在家族的某些幽僻角落里,那些关于“生吴死赵”的故事,宛如夜空中的点点繁星,依然在一些老一辈人的口中若有若无地传颂着,只是那声音已如风中残烛,在时代的喧嚣中渐行渐弱。吴明信的父亲尽管也受到了新思想的洗礼,但他偶尔也会给吴明信讲述起家族中流传的这个独特传统,眼神中总是流露出一种复杂的情感,那是对往昔岁月的深深眷恋,亦是对新生活的热切憧憬。
在如此风云变幻的大环境中,吴明信犹如一棵顽强的青松,虽然也受到了新思想的冲击,但他对家族传统的热爱却犹如熊熊烈火,并未因时代的浪潮而有丝毫减弱。他始终坚信,家族的这一传统宛如一座神秘的宝藏,背后隐藏着无数的故事和深意,是家族文化与历史传承的重要纽带,岂能就这样被轻易遗忘?随着岁月的流逝,吴明信对自己家族的传统越发痴迷,犹如探险家对未知领域的执着。他开始积极主动地去挖掘更多关于“生吴死赵”背后的故事,翻阅当地其他姓氏族谱,拜访镇上的老人。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他遭遇了重重困难和阻力。一些长辈犹如顽固的石头,认为他对家族旧俗的坚持是徒劳无益的,是现代生活的绊脚石。他们苦口婆心地劝说吴明信放弃这种无谓的探寻,安心享受现代的生活。但吴明信却不为所动,他坚信家族的传统是一个家族的灵魂所在,失去了这个灵魂,家族就如同失去灯塔的船只,只是一群漂泊无依、毫无关联的个体。由此推及,若干个家族组成的民族,如是没有历史的传承,也是没有根,没有魂的。
他的内心犹如波澜壮阔的大海,正在进行着一场惊心动魄的挣扎。一方面,现代社会价值观如汹涌的潮水般向他涌来,他渴望融入其中,如其他众人一般开启属于自己的事业,过上摩登的生活;另一方面,家族的传统却似坚韧的绳索,紧紧地束缚着他,那种对家族根源的渴望和归属感在他心底不断地撕扯着。直到有一天,他在一座古老而庄重的庙宇前邂逅了一位老者。老者的眼神深邃如潭,仿佛能够洞悉他内心深处的矛盾。老者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年轻人,家族的传统宛如一把神秘的钥匙,它能开启你心中那扇家族的大门,引领你真正找到自己的身份认同。”这句话恰似一盏明灯,驱散了吴明信内心的迷茫。他开始如痴如醉地深入探究家族的历史,越了解越惊叹于家族传统的伟大。
这种传统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不仅仅是姓氏的改变,更是一种在特殊历史时期下家族保生存、护传承的智慧结晶。他深知,自己绝不能让如此珍贵的家族传统在自己这一代失传。于是,在内心经历了一番痛苦的纠结与挣扎之后,吴明信终于下定决心。他要追寻家族的认同感,重新夺回那份属于家族的无上荣耀。他开始逐渐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努力向家族传统靠拢,他如同虔诚的信徒般,学着用家族传承下来的方式写信、祭祀,在各种传统节日里,也会谨遵家族老一辈的教诲去度过。吴明信对家族传统的执着,恰似熊熊燃烧的火焰,已经到了无法遏制的地步。他在特殊时期改为吴明信,这不仅是对吴老师引导他走上革命道路的感恩之情,亦是他在艰难环境中谋求生存的权宜之计,更是他对先辈们的崇高敬意,也是他与家族传统重新建立紧密联系的桥梁。他以家族文化为笔,以赵吴两姓的发展为墨,向已经担任地委宣传部长的吴老师写去一封饱含深情的求教信。吴部长很快就给予了他回复,大力支持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深入研究家族文化,因为这是传统文化的根基与灵魂所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吴明信犹如打了一针强心剂一般,备受鼓舞,迫不及待地着手建立起赵氏宗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