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庙歌辞·周宗庙乐舞辞·善庆舞
卜世长,帝祚昌。
定中国,服四方。
修明祀,从旧章。
奔激楚,转清商。罗俎豆,列簪裳。歌累累,容皇良。望来格,降休祥。祝敢告,寿无疆。
《郊庙歌辞·周宗庙乐舞辞·善庆舞》注释与译文
注音说明
? 祚(zuo):福分,帝王的位置。
? 祀(si):祭祀。
? 激楚(ji chu):形容乐声高亢激越。
? 清商(qing shāng):古乐调名,声调清越。
? 俎豆(zu dou):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 簪裳(zān g):官吏的冠饰和服饰,代指官员。
注释
1. 卜世长,帝祚昌:占卜预示国祚长久,帝王福运昌盛。
2. 定中国,服四方:安定中原国土,使四方部族臣服。
3. 修明祀,从旧章:修整清明的祭祀礼仪,遵循先王典章制度。
4. 奔激楚,转清商:乐舞节奏急促激越(激楚),旋律转为清越(清商)。
5. 罗俎豆,列簪裳:陈列祭祀的俎豆礼器,百官身着朝服整齐排列。
6. 歌累累,容皇良:歌声连绵不绝,舞者仪容盛美庄重。
7. 望来格,降休祥:祈望神灵降临享祭,降下吉祥福祉。
8. 祝敢告,寿无疆:祝官恭敬禀告,愿国祚永延、福寿无疆。
译文
占卜预示国祚久长,帝王福运盛大永昌。
安定中原天下一统,四方部族俯首归降。
整肃祭祀彰显诚敬,遵循旧制典章规章。
乐舞激越声调清越,节奏流转抑扬顿挫。
俎豆礼器罗列齐整,群臣冠裳肃穆成行。
歌声悠悠连绵不断,舞姿端严盛美堂皇。
祈望神灵欣然降临,赐下无尽福泽祯祥。
祝官虔诚禀告上苍,国运永昌万寿无疆!
背景提示
此为周代宗庙祭祀乐舞歌辞,通过歌颂周王朝的文治武功(定鼎中原、四方臣服)与礼制昌明(修祀从章),表达对祖先神灵的崇敬及祈求国祚永续的愿望。乐舞与仪轨的描写(激楚清商、俎豆簪裳)凸显祭典的庄严隆重。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唐代这首《郊庙歌辞·周宗庙乐舞辞·善庆舞》宛如一座熠熠生辉的精神丰碑,承载着古人对祖先的尊崇、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它以庄重典雅的笔触,细致入微地勾勒出祭祀这一神圣仪式,引领我们穿越千年时光,感受那蕴含于字里行间的深沉情感与厚重文化。
首联“卜世长,帝祚昌”,恰似一声雄浑有力的黄钟大吕,在诗的开篇便震撼人心。“卜世长”,古人笃信通过占卜可窥探命运的轨迹,此处“卜世长”便是对国家未来国运的殷切期许,期望国家的命运如绵延不绝的山川,长久而稳固。“帝祚昌”,则直白地表达出对帝业繁荣昌盛的祈愿,帝祚象征着国家的统治与命运,“昌”字更是饱含了对国家兴旺发达的热切期盼。此联开篇点题,以“卜世长”为引,自然地将对国家长治久安的祈愿这一主题抛出,瞬间为全诗奠定了庄重、光明的基调,让读者仿若能触摸到古人对国家繁荣未来的那份炽热憧憬,感受到他们内心深处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
颔联“定中国,服四方”,宛如一幅气势恢宏的盛世画卷,徐徐展开。“定中国”,中原大地作为华夏文明的核心区域,其安定至关重要。此句描绘出国家成功平定中原,使其秩序井然、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彰显了国家强大的统治能力与稳定的社会根基。“服四方”,则进一步展现国家的威严与影响力,使四方蛮夷皆来归服,万邦来朝。一个“定”字,沉稳有力,凸显国家的安定;一个“服”字,霸气外露,尽显大国风范。此联对仗极为工整,“定中国”与“服四方”平仄相对、语义相承,相互呼应间,不仅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韵律美,更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国家的强盛与统一,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国家强大的自豪与赞美之情,让读者仿若置身于那个繁荣昌盛、威震四方的时代,真切地感受到国家的磅礴气势。
颈联“修明祀,从旧章”,恰似一段深沉而庄重的咏叹调,在对国家强盛的歌颂中,将笔触转向对祭祀仪式的重视。“修明祀”,精心修缮祭祀的场所,使其焕然一新、庄严肃穆。祭祀场所是连接人间与祖先神灵的神圣之地,对其修缮不仅体现对祭祀的用心,更彰显对祖先的敬重。“从旧章”,严格遵循旧有的祭祀礼仪,一字一句、一招一式皆不敢违背传统。传统祭祀礼仪历经岁月沉淀,承载着先辈的智慧与信仰,遵循旧章是对传统的传承与守护,更是对祖先的尊崇与缅怀。此联用词典雅,“修明祀”“从旧章”等词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每一个字词都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