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夜读全唐诗 > 第697章 汉宗庙乐舞辞之二《灵长舞》

第697章 汉宗庙乐舞辞之二《灵长舞》(1/2)

    汉宗庙乐舞辞之二

    郊庙歌辞·汉宗庙乐舞辞·灵长舞

    天降祥,汉祚昌。

    火炎上,水灵长。

    建庙社,洁蒸尝。

    罗钟石,俨珩璜。陈玉豆,酌金觞。气昭感,德馨香。祗洛汭,瞻晋阳。降吾祖,福穰穰。

    以下是这首诗的生僻字注音、注释和译文:

    生僻字注音

    ? 祚(zuo):福气,这里指国运。

    ? 珩(háng):古代佩玉上面的横玉。

    ? 璜(huáng):半璧形的玉。

    ? 祗(zhi):恭敬。

    ? 洛汭(rui):洛水入黄河处,也指洛水流域。

    注释

    ? 炎:燃烧,焚烧。

    ? 灵长:指汉朝的国运长久。灵,神灵;长,长久。

    ? 蒸尝:泛指祭祀。冬祭叫蒸,秋祭叫尝。

    ? 罗:排列,陈列。

    ? 钟石:钟和磬,古代的两种打击乐器,这里泛指乐器。

    ? 俨:整齐的样子。

    ? 玉豆:玉制的礼器,用于盛放祭品。

    ? 金觞:金制的酒杯,这里指盛酒的器具。

    ? 昭感:明显地感应。

    ? 瞻:看,望。

    ? 穰穰:丰盛的样子。

    译文

    上天降下祥瑞,汉朝国运昌盛。火向上燃烧,水长流不息,象征着汉朝的国运长久。建立宗庙和社稷,清洁祭品举行祭祀。排列钟磬等乐器,佩玉整齐作响。陈列玉豆等礼器,酌酒于金觞之中。神灵感应到祭祀的诚意,美德如同香气远扬。恭敬地来到洛水流域,瞻望晋阳。希望祖先降临,赐予丰盛的福泽。

    在历史的浩渺烟云中,唐代张昭创作的《郊庙歌辞·汉宗庙乐舞辞·灵长舞》宛如一座闪耀着光辉的文化丰碑,静静诉说着往昔的荣耀与对祖先的尊崇。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研究古代祭祀文化和汉朝历史的珍贵文献,字里行间流淌着对汉朝国运昌盛的歌颂以及对祖先的虔诚敬意。

    首联“天降祥,汉祚昌”,犹如黄钟大吕,在诗的开篇便奏响了对汉朝国运的颂歌。短短六字,简洁而有力地描绘出一个宏大的历史场景:上天降下祥瑞之兆,仿佛是冥冥之中对汉朝的眷顾与庇佑,使得汉朝的国运如日中天,昌盛繁荣。在古代,人们普遍相信天命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祥瑞的出现被视为国家兴盛的吉兆。因此,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汉朝国运昌盛的由衷赞美,更体现出古人对天命的敬畏之心。这种对天命的信仰,贯穿了整个古代社会,为诗歌奠定了庄重肃穆的基调,仿佛将读者带回到那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时代,让人们深切感受到汉朝崛起时的磅礴气势和神圣使命。

    颔联“火炎上,水灵长”,宛如一幅绚丽的画卷,运用精妙的象征手法,进一步渲染了汉朝的繁荣昌盛。“火炎上”,火在古代文化中常常象征着光明、热烈与繁荣,熊熊燃烧的火焰向上跳跃,生动地展现出汉朝如烈火般蓬勃发展的态势,其国力日益强盛,文化日益繁荣,在历史的舞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水灵长”,水则寓意着生命的源泉和延续,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特性,象征着汉朝的国运如同奔腾不息的江河,绵延不绝,永不停歇。这一火一水,一热烈一悠长,相互映衬,将汉朝的繁荣昌盛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诗句充满了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同时,象征手法的运用,也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让读者在欣赏诗句的同时,领略到古代文化中象征意义的独特魅力。

    颈联“建庙社,洁蒸尝”,如同一段细腻的白描,将镜头聚焦到汉朝的祭祀活动上。“建庙社”,汉朝建立了规模宏大、庄严肃穆的庙宇和社稷坛,用以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这些庙宇和社稷坛,不仅是建筑的杰作,更是汉朝人精神信仰的寄托之所,承载着对祖先的缅怀和对天地的敬畏。“洁蒸尝”,在祭祀时,人们精心准备洁净而丰盛的祭品,以表达对祖先和神灵的崇敬之情。从祭品的选择到摆放,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出汉朝人对祭祀仪式的高度重视和严谨态度。此联通过对祭祀活动的简洁描绘,使诗句具有了强烈的画面感和仪式感,读者仿佛能够亲眼目睹那庄重肃穆的祭祀场景,感受到汉朝人对祖先和天地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汉朝礼仪制度的赞美之意。

    尾联“罗钟石,俨珩璜。陈玉豆,酌金觞。气昭感,德馨香。祗洛汭,瞻晋阳。降吾祖,福穰穰”,宛如一首气势恢宏的交响乐,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罗钟石,俨珩璜”,详细描述了祭祀现场钟磬等乐器的整齐排列和玉器的庄重陈列。钟磬之声,清脆悠扬,仿佛在诉说着对祖先的思念与敬意;珩璜之玉,温润华贵,彰显着祭祀仪式的庄重与神圣。“陈玉豆,酌金觞”,描绘了祭祀时精美的玉器盛放着祭品,金杯斟满了美酒,这些珍贵的器具和丰盛的祭品,无一不体现出对祖先的尊崇。“气昭感,德馨香”,表达了在祭祀活动中,人们的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