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迅速展开排查,将近期接触过电力工程的人员名单一一列出。当看到“王工”的名字时,苏晴心中一震——此人正是参与文化馆电路改造的工程师,几天前还热情地帮她修理过办公室的台灯。小林注意到她的异样,立刻调出王工的档案:三个月前入职,履历完美得几乎没有破绽,但入职时间恰好与“夜莺计划”启动时间吻合。
“不能打草惊蛇。”老陈沉思片刻,“今晚电力局有设备检修,王工也在值班名单上。苏晴、小林,你们装作巡查人员过去,见机行事。”
夜幕笼罩南京城,电力局大楼灯火通明。苏晴和小林穿着工作服,混在检修队伍中进入配电室。王工正蹲在配电柜前忙碌,看到他们时,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这么晚还来检查?”他笑着打招呼,手中的螺丝刀却握得发白。
苏晴假装检查线路,余光却死死盯着王工的一举一动。突然,她发现对方悄悄将一个黑色装置塞进配电柜缝隙。“等一下!”苏晴大喝一声,冲上前去。王工脸色骤变,转身就跑,却被小林拦住去路。
混乱中,王工掏出藏在腰间的手枪,子弹擦着小林的手臂飞过。苏晴抄起扳手砸向对方手腕,王工吃痛松手,枪掉落在地。就在他们以为制服对方时,配电室的门突然被撞开,几个持枪的黑衣人冲了进来。
“夜莺果然藏得够深!”老陈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众人惊愕回头,只见老陈带着一队地下党员将黑衣人团团围住。原来,组织早已对老陈进行过暗中调查,发现他近期频繁与不明身份的人接触。而苏晴和小林此次行动,实则是引蛇出洞的诱饵。
“老陈,你为什么?”苏晴难以置信地看着曾经敬重的领导。老陈摘下眼镜,露出一抹苦笑:“在军统潜伏多年,我以为自己早已忘了信仰。戴笠死后,我看不到国民党的未来,却又不甘心向共产党投诚……”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墙上的烈士名单上,“直到看到沈清如用生命守护的秘密,我才明白自己错得有多离谱。”
原来,老陈就是“夜莺”计划的核心策划者,但在与苏晴、小林并肩作战的过程中,他被众人的信念所打动,最终选择将功赎罪。他暗中向组织透露了部分情报,并协助布下天罗地网,就等敌人自投罗网。
王工和黑衣人被顺利擒获,从他们身上搜出的定时炸弹装置,足以证明“夜莺计划”的疯狂。当晨曦再次照亮南京城时,苏晴站在电力局的楼顶,看着远处亮起的万家灯火,心中感慨万千。老陈被带走接受审查前,曾交给她一封信:“帮我把这封信和栀子花,一起献给沈清如吧。我欠她,也欠这座城市一个道歉。”
午后,苏晴和小林来到烈士纪念碑前。洁白的栀子花在风中摇曳,老陈的信笺上字迹苍劲:“清如同志,我终于懂了,真正的信仰不是利益的权衡,而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若有来世,愿与你并肩,做那守护光明的人。”苏晴将信笺轻轻放在碑前,转头看向小林:“这座城市的每一盏灯火,都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
远处,新的建设工地上机器轰鸣,孩子们的笑声回荡在大街小巷。沈清如用生命守护的秘密,老陈迷途知返的觉悟,都化作了南京城重生的基石。而那朵象征永恒之约的栀子花,将永远绽放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
第十五章:花开终章
南京的春天总是来得格外温柔,玄武湖畔的垂柳抽出新芽,夫子庙前的栀子花悄然绽放。苏晴站在新建的革命纪念馆门前,看着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心中满是感慨。这座承载着无数牺牲与奋斗的城市,终于在和平的阳光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纪念馆内,沈清如的展柜前围满了人。泛黄的诗集、绣着栀子花的手帕,还有那封未寄出的信,静静诉说着那段惊心动魄的往事。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仰着头,问身旁的母亲:“妈妈,沈清如阿姨真的像故事里说的那样勇敢吗?”母亲轻轻点头:“是啊,她用生命守护了这座城市,是真正的英雄。”
苏晴的眼眶微微湿润,转身走向休息区。小林正在那里整理新到的史料,桌上放着一份从台湾辗转寄来的包裹。“这是周正雄临终前托人送来的。”小林拆开包裹,里面是一本残破的日记和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年轻的周正雄与戴笠站在一起,身后是军统局大楼,而在照片背面,用极小的字写着:“夜莺的真实身份,藏在戴笠书房的暗格里。”
这个发现让两人心头一震。虽然“夜莺计划”已经瓦解,但关于夜莺的真实身份,始终是个未解之谜。老陈在接受审查时曾说,他只知道夜莺是戴笠的心腹,却从未见过其人。苏晴摩挲着照片,突然想起沈清如日记里的一句话:“最危险的敌人,往往藏在最光明处。”
“会不会是我们一直忽略了最明显的线索?”苏晴突然说道,“戴笠的心腹,能接触到核心机密,又能在他死后继续操控局势……”小林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