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塔内突然传来一阵剧烈的震动,几个黑衣人押着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走了出来。陈默定睛一看,那人胸前的工牌写着\"国家通信研究院 首席工程师\"。\"他是声纹识别领域的顶尖专家!\"林远低声说道,\"他们肯定是要逼他启动装置!\"
两人悄悄跟在黑衣人后面,发现他们进入了地下三层的秘密实验室。透过通风口,陈默看到实验室中央摆放着一个巨大的球形装置,和潜艇里的声纹共振器极为相似,四周环绕着十二个俄罗斯套娃,每个套娃都连接着不同的通信线路。
\"必须切断这些线路!\"林远掏出工具准备撬开通风管道,却不小心碰落了一块铁皮。刺耳的声响惊动了守卫,十几把枪瞬间对准通风口。千钧一发之际,实验室的警报突然响起,所有灯光变成红色。混乱中,陈默和林远趁机跳下,与黑衣人展开搏斗。
在混战中,陈默发现那个工程师正在操作台上疯狂敲击键盘。\"快阻止他!\"林远喊道。陈默冲过去将工程师扑倒,却发现他正在输入一串奇怪的代码。\"别误会!\"工程师气喘吁吁地说,\"我在设置反向程序!老周临走前给了我破解方案!\"
原来,老周早就预料到组织的阴谋,暗中留下了后手。工程师迅速完成操作,十二个套娃同时发出刺耳的蜂鸣声,通信塔顶部的灯光开始逆向闪烁。倒计时还剩最后一分钟时,球形装置发出一阵剧烈的震动,迸发出耀眼的白光。
当光芒消散,所有设备停止运转。陈默和林远瘫坐在地上,看着国安局的支援部队冲进实验室。工程师站起身,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巧的套娃递给陈默:\"老周说,这个要交给真正能守护秘密的人。\"
回到义乌后,陈默打开套娃,里面是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星辰大海的征途,总需要有人做守夜人。\"窗外,夜幕降临,城市的灯火如同繁星点点。陈默知道,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远未结束,但只要还有人愿意为守护和平而战,黑暗终将迎来破晓。
老周留下的最后一个套娃里暗藏玄机,字条上的话语暗示着还有更庞大的守护计划。而在城市的某个角落,一双眼睛正透过望远镜注视着陈默的一举一动,新一轮的较量正在暗处悄然酝酿...
第六章:守夜人的传承
义乌的梅雨季来得猝不及防,潮湿的空气裹挟着快递油墨的味道渗进仓库每个角落。陈默擦拭着货架,目光不经意间扫过新到的一批跨境包裹——其中一个印着樱花图案的纸箱边缘,隐约露出半截红蓝相间的包装纸,与曾经的俄罗斯套娃包装如出一辙。
他的手指微微发颤,余光瞥见仓库门口闪过一道熟悉的身影。那人戴着鸭舌帽,黑色口罩遮住大半张脸,却在转身时露出袖口处的北斗七星刺青。陈默抓起扫描仪追出去,潮湿的街道上早已空无一人,只有积水里倒映着歪斜的霓虹招牌。
\"又有情况?\"林远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鹰,\"我刚收到国安局密电,东南亚黑市出现新型声纹干扰器,技术参数和之前的盲盒如出一辙。\"他掏出手机,屏幕上是一张模糊的交易照片,背景中赫然出现老周生前佩戴的那枚海军徽章。
两人沉默对视,心中都明白:某个蛰伏的组织正在卷土重来。林远调出卫星地图,标记出近期发生异常电磁波动的区域,这些红点连成的轨迹,竟又组成了北斗七星的形状。\"他们在重新布置定位网络,这次的范围覆盖了整个亚太地区。\"林远放大画面,其中一个红点正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
三天后,陈默和林远伪装成地质考察队,踏上了通往不丹的山路。海拔四千米的稀薄空气中,他们发现了一座废弃的雷达站。锈迹斑斑的铁门虚掩着,墙面上残留着半幅褪色的标语,依稀可辨\"星辰工程\"几个字样。
\"这里是冷战时期的秘密监听站。\"林远抚摸着布满弹孔的控制台,\"根据解密档案,七十年代我国曾在此进行过太空通讯试验。\"他突然顿住,手电筒光束扫过墙角的储物柜——柜门缝隙里露出半截彩色木片,正是俄罗斯套娃的碎片。
当他们撬开柜门,里面整齐排列着十二个金属盒,每个盒子表面都刻着不同的人脸浮雕。陈默小心翼翼地打开其中一个,里面躺着枚镶嵌着微型芯片的胸针,芯片表面闪烁的蓝光与之前声纹装置的频率完全一致。
\"这些人脸...\"林远突然变了脸色,\"是各国现任领导人的面部特征建模!\"他迅速连接笔记本电脑,破译出盒子底部的加密信息:\"星链计划最终阶段——声纹傀儡。\"话音未落,远处传来直升机的轰鸣声,探照灯光穿透浓雾,在地面投下狰狞的阴影。
\"他们来了!\"陈默抓起金属盒,两人沿着通风管道仓皇逃窜。狭窄的通道里,林远的背包不慎勾住凸起的管道,身后追兵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万分危险之际,他果断割断背包带,任由装备坠入深渊。
逃至后山断崖时,追兵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