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宋:朕不卖国,金狗你急什么 > 第199章 四大名臣李光

第199章 四大名臣李光(1/2)

    宋朝的御史台分为台院、谏院和察院,台院的长官便是侍御史,李光是台院的长官。

    御史台的长官是御史大夫,这是二品官。

    为了避免御史台的权力太大,宋朝一般不任命御史大夫,仅为加官或检校官带宪衔,反而是御史中丞这个二把手,作为实际长官。

    李光二十八岁中进士,外放开化担任县令,因为有政绩,转任平江府常熟县担任县令。

    任职期间,权臣朱勔的父亲朱冲,纵容家仆祸害百姓。当时的朱勔,靠着搜寻奇花异石深受宋徽宗恩宠,权势滔天。

    李光只是一个县令。

    普通县令遇到朱勔,早就投其所好,争取搭上朱勔的这条线。

    李光不畏强权,抓了朱冲的家仆问罪,触怒朱家后被贬。后来得到刘安世的举荐,李光才出任司勋员外郎,又升任符宝郎。

    担任符宝郎时,宋徽宗要禅位,李光早早的交出符玺,使得宋钦宗顺利登基,得以升任侍御史。

    侍御史是实权官职,能直接弹劾官员。

    李光一向尽忠职守,纠察不法。只是李邦彦、张邦昌之流早就被杀了,连耿南仲、唐恪这些人都被处置,即便朝中有些贪官污吏也都收敛起来。

    御史台反而没什么事。

    李光不是喜欢风闻奏事的人,许多御史台的言官听到一点风声就喜欢弹劾。可是他讲究罪证确凿,有确凿的证据才去弹劾,也就更没什么事儿。

    李光翻看着言官递上来的劄子,却都不怎么满意,都是些捕风捉影的事情,没有确凿证据。

    陛下是雄主,没有确凿证据去弹劾,容易被皇帝处置,反而影响自己。

    在李光挑挑拣拣的时候,一名侍从急匆匆进来,禀报道:“大人,宫中传旨,陛下召您立刻入宫觐见。”

    李光听到召见也愣了下。

    升任侍御史后,他除了日常的上朝议事,其他时候没有单独见过皇帝,和皇帝也没有交谈,今天竟然单独召见。

    莫非陛下要弹劾谁?

    李光打起精神离开御史台衙门,一路往宫中去。待进入垂拱殿,李光发现政事堂的宰相,以及枢密使种师道在,更是不敢怠慢,行礼道:“臣李光,拜见陛下。”

    赵桓没有兜圈子,说了金富轼觐见,以及抓了高丽王迫使高丽称臣,接受大宋驻军的事情,最后说要安排人去高丽,打算由李光带队。

    大致的情况说完,赵桓说道:“李卿,派你去高丽主持局面,你有什么想法?”

    李光听到后,快速思考着。

    去高丽主持局面,不是去晃一圈,而是常驻高丽。换做太上皇主政时,李光绝对不愿意出使的。如今陛下主政,结合当今陛下的志向预判,去高丽是有机会的。

    陛下一直宣传贯彻的,是重塑华夏脊梁,恢复华夏大一统的地位。在这样的背景和前提下,常驻高丽是为了将来拿下高丽。

    这是立功的机会。

    要论资排辈的往上走,一步步的登台拜相,对他来说难度非常大。

    李光不像何栗,是状元出身,中了状元的人,升迁轨迹都不一样,而他李光考中进士都快三十岁了,蹉跎了很多时间。

    他更不像宗泽、张叔夜等人那样善战,能够以文官的身份去带兵打仗,自己在作战方面也不擅长。

    除此外,李光也不是李纲那样的名流,不是清流士人,在士人中没有什么影响力。

    去外面增加履历,是他往上走的机会。

    李光想清楚后,毫不犹豫道:“陛下,臣愿意去高丽。如果陛下让臣去高丽主持驻军的事情,臣有三个方面的事情要做。”

    赵桓笑道:“说来听听。”

    李纲和宗泽等人也齐齐看过来,一个个眼神期待。尤其吴敏更是如此,毕竟李光是他举荐的人。

    李光表现好,他与有荣焉,能得一个知人善任的名声。

    李光不急不躁道:“陛下派臣去高丽,重点在于提前布局,潜移默化的改变高丽,奠定夺取高丽的基础。待到将来时机成熟,陛下率领天兵降临高丽,能一举获胜,让高丽成为大宋的一部分。”

    此话一出,众人纷纷点头,李光猜透了皇帝的意思。

    赵桓也是嘴角含笑。

    李光是南宋四大名臣之一,脑子灵光得很,绝非泛泛之辈。

    赵桓点了点头,继续道:“仔细说,朕洗耳恭听!”

    李光精神振奋,说道:“第一,要宣示大宋的强大。”

    “最简单的方式,是驻军高丽的一千五百人,必须都是精兵悍将,能应对一切的挑战。在登陆高丽后,要显露出足够的实力。”

    “臣有一个粗略的想法。”

    “可否提前运作,早早的安排少许商人到高丽运作。”

    “在我们的驻军登陆后,遇到有人来袭击,我们再干脆利落的击溃对方,同时释放俘虏,既彰显实力,又彰显过大胸怀。”

    “如果高丽方面,本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