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 第三十三章 教习宫女

第三十三章 教习宫女(1/2)

    …



    一连三日,赵煦都宣赵俣进宫入对。



    这也从侧方面体现出来,赵煦确实想解决赵宋王朝的问题,消除赵宋王朝的隐患。



    为了给赵煦灌输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赵宋王朝的思想,防一手赵煦没像历史上那样突然死了,而是有充足的时间立继承人,对于赵煦这个行将就木之人,赵俣真的说了不少东西。



    这让一直处于信息茧房中的赵煦打开了很多扇新大门。



    “莘王为何不早些与朕说这些?”赵煦责怪道。



    “早臣弟也未遇到那位教导了臣弟三年的高人啊,且亲王不可干政乃先皇所定,臣弟岂敢违抗父命?若非见皇兄日夜为我大宋操劳,却始终不得其法,一些别有用心之辈,明知我大宋病症所在,却将皇兄蒙在鼓里,欺我皇室无人,臣弟安敢僭越?”



    ——为了解释自己的见识和能力,赵俣无中生有出了一位高人。



    赵煦闻言,神色凝重,眼中闪过一抹痛楚与愤慨,他心想:“朕自幼登基,虽有心振作,却常感力不从心。朝中大臣,各有心思,或明哲保身,或结党营私,真正为朕分忧、为大宋未来着想者,又能有几人?”



    赵煦看向赵俣,对赵俣是位亲王越发地感到遗憾,同时,他也在考虑,为赵俣废除宗室不能干政这条规定,到底是利大于弊多些,还是弊大于利多些?



    不久之后,西夏因平夏城之败,前来谢罪求和。



    未几,青唐酋长以城投降。



    赵煦的注意力很快就被他的两个耀眼政绩吸引走了。



    当初可是有很多大臣都不同意赵煦打这场仗的。



    当时赵宋王朝也是真没钱打败。



    是赵煦派人去跟巨商借钱,才勉强打了这场仗。



    结果,平夏城之战,宋军击败三十万来犯之夏军,夏军总指挥小梁太后差点被擒,她弃仪仗更服饰才勉强得脱。



    从此以后,宋军基本控制了横山、天都山一带。



    这是一场辉煌的胜利。



    托这两件事的福,赵俣终于可以不用去赵煦那里了。



    转天,赵俣就来到慈德宫拜见了向太后。



    一见面,向太后就揶揄道:“怎么,不用再往陛下那边跑了?”



    “皇兄近期可顾不上儿臣。”



    不等向太后再问,赵俣就主动“坦白”:“也不知儿臣跟皇兄说这些,到底是福还是祸,万一皇兄真下定决心依我之法改革,那势必要引起一场巨大的政治动荡。”



    说到这里,赵俣摇摇头:“算了,肉食者谋之,该说的,该注意的,儿臣皆已跟皇兄说清楚了,如何抉择,就看他这皇帝的了。”



    说老实话,向太后也怕赵煦轻举妄动,引起达官贵胄、士绅望族、豪门大户阶层的集体反抗。



    可另一方面,赵宋王朝已经走到了一个王朝的中后期,问题重重,积重难返,国库空虚,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改革,也活不下去。



    这也是,这些年来,旧党的口风变了,改为支持可行的变法,向太后也慢慢从坚定的保守派变成了中间派的原因。



    实在是,形势逼人强,再走保守那条路,赵宋王朝真挺不住了。



    总不能,堂堂大宋,一直靠借钱过日子吧?



    说起借钱,向太后看着赵俣,问道:“将你辛苦赚到的钱全都借给陛下,不后悔?”



    赵俣一听,就明白了,赵煦身边有向太后的眼线,赵煦手下的人做事也不利索。



    “儿臣也不想借啊,可万一禁军哗变,聚众前来围攻京城,届时,搞不好,我全家,乃至全族,皆置于乱兵屠刀之下,哪多哪少,儿臣还是分得清楚的。”赵俣说。



    当初,三十八岁的宋神宗因病去世。



    赵佶的母亲陈美人很悲伤,她日夜守护在宋神宗的陵殿里,不吃不喝,不久之后,便陪着宋神宗去了。



    这一年,赵佶才三岁。



    向太后早前生的一儿一女全都夭折了,所以她对失去亲生父母的赵佶精心照料,就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



    赵佶与“赵俣”、赵偲等皇子一起,在无忧无虑中成长起来。



    从小赵佶就很懂事,聪明好学,兴趣广泛,友善仁孝,很早就显示出超群的书法绘画艺术天赋,他还喜欢蹴鞠,踢得一脚好球,因此,深得向太后喜欢。



    而小时候的“赵俣”,各方面都不凸出,而且从小就不苟言笑,苦大愁深,与赵佶迥异,让向太后不太喜欢。



    然而,时至今日,向太后才知道,赵俣那是少年老成,从小就比赵佶强,但却不愿意表现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