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重回1997,开局千斤大海货 > 第401章 品牌的信任

第401章 品牌的信任(1/2)

    “各位,感谢大家对我们品牌的信任。”林浩环视一圈,“但是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希望能够和大家分享。”

    “林总,您说。”一个经销商急切地说。

    “我想建立品牌专卖店。”林浩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不是传统的批发模式,而是统一形象、统一价格、统一服务的专卖店。”

    会议室里安静了下来,几个经销商面面相觑。

    “林总,这个想法很新颖,但是…”一个年长的经销商犹豫地说,“专卖店的投入很大,而且风险也大。万一销售不好怎么办?”

    “就是啊,现在大家都是批发零售,专卖店这种模式在服装行业还没有成功的先例。”另一个经销商附和道。

    林浩早就预料到会有这样的反应:“各位,我知道这个想法很超前。但是请大家想想,为什么国外的品牌能够卖那么贵?就是因为他们有品牌形象,有统一的标准。”

    “可是我们的品牌知名度还不够啊。”

    “知名度是可以打造的。”林浩拿出一份详细的计划书,“我已经做了详细的市场调研和财务分析。专卖店模式虽然前期投入大,但是利润率更高,品牌形象也更好。”

    经销商们传看着计划书,议论纷纷。

    “林总,您这个想法确实很好,但是我们还需要考虑考虑。”

    “当然,这么大的决定不能匆忙做出。”林浩理解他们的顾虑,“给大家一周时间考虑,一周后我们再开会讨论。”

    经销商们离开后,林浩把这个想法向厂领导汇报。不出所料,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小林,你这个想法太冒险了。”老厂长摇头,“我们现在的批发模式很稳定,为什么要冒这个险?”

    “厂长,我们不能总是满足于现状。”林浩拿出更多的资料,“您看,这是我收集的国外品牌发展资料。所有成功的服装品牌,最终都会走向专卖店模式。”

    “但是我们的条件和国外不一样啊。”副厂长也表示反对,“我们的消费者还没有那个消费观念。”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林浩坚持自己的观点,“如果我们等别人都做了再做,就没有先发优势了。”

    争论持续了很久,最终老厂长决定召开全厂中层以上干部会议,投票决定。

    会议那天,会议室里坐满了人。林浩做了详细的PPT演示,从市场分析到财务预测,从风险控制到实施方案,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很周全。

    “我知道这个决定很重要,也很冒险。”林浩最后说,“但是我相信,只有敢于创新,敢于冒险,我们才能真正做大做强。”

    投票结果是12票赞成,8票反对。林浩获得了实施权。

    接下来的三个月,林浩全身心投入到专卖店的筹备工作中。从店面选址到装修设计,从人员培训到货品配置,每一个环节他都亲自把关。

    陈晓雯在这段时间里一直和他保持着距离,但是在工作上依然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她负责专卖店的视觉设计,设计出了简洁大气的店面形象。

    “谢谢你。”林浩看着设计图纸,真诚地说。

    “这是工作。”陈晓雯淡淡地回答,但是眼中闪过一丝温柔。

    经过层层选拔,最终确定了10个城市的专卖店位置。林浩决定在同一天开业,制造轰动效应。

    开业前一天晚上,林浩站在第一家专卖店门前,看着明亮的橱窗和精心陈列的服装,心情激动不已。

    “明天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他对身边的陈晓雯说。

    “你不紧张吗?”陈晓雯问。

    “紧张,但是更多的是兴奋。”林浩笑了,“我有预感,明天会改变很多东西。”

    开业当天,十家专卖店门前都排起了长队。统一的店面形象、精美的服装陈列、专业的服务态度,给顾客们带来了全新的购物体验。

    林浩在各个店面之间奔波,看到每一家店都顾客盈门,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林总,省电视台的记者来了,想采访您。”助理小王跑过来报告。

    “还有《经济日报》的记者也在等您。”

    林浩整理了一下衣服,接受了采访。

    “林总,您这种专卖店模式在服装行业还是首创,请问您的灵感来源于哪里?”记者问道。

    “其实这个想法来源于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入思考。”林浩侃侃而谈,“现在的消费者不仅仅要买衣服,更要买一种生活方式,买一种品牌认同感。专卖店能够提供更好的购物环境和服务体验。”

    “那么您对这种模式的前景怎么看?”

    “我相信这将是服装零售业的发展趋势。今天只是一个开始,我们的目标是在全国开设更多的专卖店,让我们的品牌走向全国。”

    采访播出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第二天,《人民日报》也刊登了专门的报道,题目是《创新零售模式的探索者》。

    文章这样写道:“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