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她现在的情况确实很糟糕,她男朋友赌博还打她。虽然当初是她选择离开的,但看到她这样,我心里也不好受。”李强诚恳地说,“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还对她有感情。”
王静沉默了一会儿:“我知道你是个善良的人,这也是我欣赏你的地方。但我不希望她再来纠缠你。”
“我明白,我会处理好这件事。”李强松了口气,“我们和好吧?”
王静脸红了红:“谁说要和你和好了?我只是就事论事。”
电视播出的效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第二天一早,厂里的电话就被打爆了。省内外的经销商纷纷来电,要求代理他们的产品。
老厂长看着桌上堆积如山的合作意向书,激动得手都在颤抖:“强子,这下我们真的要发了!”
李强却显得很冷静:“厂长,我觉得现在是时候实施我的第二个计划了。”
“什么计划?”
“建立品牌专卖店。”李强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方案,“我们不能只满足于给别人代工或者批发,要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
老厂长皱眉:“专卖店?这个风险会不会太大?”
“风险确实存在,但收益也会更大。”李强详细解释着自己的想法,“我研究过国外的成功案例,专卖店模式可以更好地展示品牌形象,提高产品附加值。而且我们现在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正是建立专卖店的好时机。”
消息传开后,厂里立刻炸开了锅。支持的人认为这是扩大规模的好机会,反对的人则认为风险太大,现在的批发模式已经很好了,何必冒险?
副厂长刘建明首先表态:“我不同意。现在我们的订单已经忙不过来了,为什么还要分心去搞什么专卖店?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销售科长也站出来反对:“李强,你的想法是好的,但现在的市场环境还不成熟。消费者还没有品牌意识,开专卖店成本太高。”
财务科长更是直接:“专卖店的投资至少需要几百万,我们现在哪有这么多资金?”
面对众人的质疑,李强并不着急:“我理解大家的担心,但请听我详细说明。”
他拿出准备好的数据和分析报告,一一回应众人的疑虑。从市场前景到资金筹措,从选址策略到运营模式,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周全。
王静在一旁默默支持:“我觉得强哥的想法很有道理。我们不能永远停留在代工的层面上,要有自己的品牌价值。”
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决定进行全厂投票。李强用他的实际成绩和详细的计划说服了大多数人,以微弱优势获得了决策权。
接下来的三个月,李强马不停蹄地筹备专卖店事宜。他亲自跑遍了全省各个城市,考察商圈选定店址,同时加紧生产适合专卖店销售的产品系列。
王静主动承担起店面设计的工作。她发挥美术专业的优势,为每个店面设计了统一而又各具特色的装修方案。
苏雅这段时间倒是消停了不少,大概是看到李强忙得焦头烂额,知趣地没再来打扰。但她并没有死心,而是在暗中观察,寻找下一次出手的机会。
终于,十家专卖店的筹备工作全部完成。李强决定在同一天开业,制造轰动效应。
开业前一天,李强在厂里召开动员大会:“明天是我们品牌发展史上的重要时刻。十家专卖店同时开业,这在全省还是第一次。我们要让所有人看到,我们不仅能做好产品,也能做好销售。”
开业当天,每家专卖店门前都排起了长队。统一的店面形象,专业的销售服务,丰富的产品系列,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购物体验。
最让人惊喜的是,李强还准备了特别的开业活动。在每家店里,都有模特现场展示最新款服装,顾客可以近距离感受产品的魅力。
省会城市的旗舰店更是请来了电视台现场直播。李强亲自担任解说,介绍品牌理念和产品特色。他的专业和自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们的目标不是做最便宜的服装,而是做最有价值的服装。”李强面对镜头说道,“我们要让每一位顾客都能感受到品质和时尚的完美结合。”
当天的销售额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十家店的总销售额达到了五十多万,这在当时绝对是个惊人的数字。
更重要的是媒体效应。除了本省的报纸电视台,连《人民日报》都刊登了相关报道,标题是“中小企业品牌化经营的成功探索”。
报道中这样写道:“某市新潮服装厂的品牌专卖店模式,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他们不满足于传统的代工模式,勇于创新销售渠道,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品牌发展道路。”
这篇报道让李强和新潮服装厂在全国都有了知名度。很快就有各地的厂商前来取经学习。
李强从来不吝啬分享经验,他详细介绍了从产品设计到品牌建设的整个过程。“市场足够大,不用担心竞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