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安在一旁正襟危坐,神色严肃,目光紧紧盯着李云泽。李云泽偷偷抬眼看了看父亲,见他一脸威严,丝毫没有通融的余地,不禁在心里暗暗叫苦。
他有气无力地翻开一本书,嘴里念念有词,可心思早就飘到了九霄云外。想着宫外自由自在的生活,想着那些可以策马奔腾的草原,再看看眼前这些枯燥的文字,李云泽只觉得生无可恋。
“嘿!”李明安忍不住了,大声一喊,“你这小子,魂儿跑哪儿去了?把老子的话当耳边风啊?”
李云泽心里“咯噔”一下,赶忙坐得笔直,赔着笑脸说道:“爹,我就是有点乏了,真没不把您的话放心上。”
李明安皱着眉头,站起身来,慢悠悠地走到窗边,望着外头,说道:“云泽啊,你从小在皇宫里长大,啥好吃好喝的没享受过,可你得明白,这些可不是平白无故来的。咱大雍的江山,是你二哥他们拼死拼活打下来的,也是无数老百姓累死累活撑起来的。你身为皇室子孙,身上担着守护国家、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重任呐。”
李云泽低着头,小声嘟囔:“爹,我知道,可天天这么读书,实在太没意思了。”
李明安转过身,看着李云泽,眼神里透着无奈,又满是期许,说道:“我知道读书辛苦,可这是你必须得经历的。你看看以前那些有本事的皇帝,哪个不是读了一肚子书,对治国理政的门道门儿清?只有学问够扎实,才能把事儿看明白,做出正确的决断。”
李云泽一听,忍不住抬起头,脱口而出:“爹,我又不当皇帝,难不成您想二哥学南方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来个‘烛影斧声’,兄弟相残,我好莫名其妙地接了皇位?”
李明安听闻此言,顿时怒目圆睁,脸上的青筋都暴了起来。
“你这逆子!”李明安一声怒吼,几步跨到李云泽面前,伸手就朝他的后脑勺狠狠拍去,“你从哪里学来这些混账想法?” 这一巴掌下去,力道可不轻,李云泽的脑袋“嗡”的一声,身子忍不住往前趔趄了一下。
另一边,在那布置典雅、透着庄严肃穆之气的内阁之中,李云湛正与几位内阁大臣围坐于桌前,商议着科举的诸多事宜。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下一道道明亮的光线,映照着众人专注的面容。
李云湛目光从在场的大臣们脸上一一扫过,缓缓开口道:“此次科举,乃我大雍立国以来头等大事,关乎着我大雍未来的兴衰荣辱,诸位务必打起十二分精神,切不可有丝毫懈怠。”
首辅大臣张文拓赶忙起身,躬身行礼,言辞恳切地说道:“陛下放心,此次科举,各地学子踊跃响应,足见我大雍求贤若渴之态深得民心。只是这考场的布置与安排,还需陛下定夺。”
李云湛轻轻颔首,目光落在面前摊开的京都舆图上,沉思片刻后说道:“科举之地,既要宽敞适宜,能容纳众多学子应试,又要便于监管,以防作弊之歪风邪气滋生。李爱卿,你对此有何见解?”
张文拓恭敬地向前一步,指着舆图上京都的几处标记说道:“陛下,依臣之见,京都的几座大书院倒是颇为合适。像那凌云书院、育英书院,场地开阔,且向来学风清正,定能为学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应试环境。再者,可在各书院考场安排专人巡查,如此一来,当能确保考试顺利进行。”
李云湛微微眯起眼睛,思索一番后,神色严肃地说道:“此计可行。不过,仅有场地与巡查还远远不够。还需制定一套严苛且详尽的考场规则,对任何胆敢违规者,绝不姑息,定要严惩不贷,如此方能彰显我大雍科举的公正与威严。”
众大臣纷纷抱拳,齐声应道:“陛下圣明!”
待商议完科举诸事,大臣们告退,李云湛揉了揉太阳穴,起身在殿内踱步,思索着科举后续事宜。天色渐晚,宫人们有条不紊地进来点亮宫灯,柔和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宫殿。
是夜,皇后挺着微微隆起的孕肚,在一众宫女的簇拥下来到了李云湛的寝宫。李云湛见皇后前来,微微一愣,随即露出关切的神情,快步迎上前去,说道:“皇后身子不便,怎么还亲自过来了?”
皇后微微一笑,轻轻握住李云湛的手,说道:“陛下整日为国事操劳,臣妾放心不下,特来看看陛下。”说罢,她使了个眼色,身旁的侍女翠玉微微颔首,悄然退到一旁。
两人在榻上坐下,皇后浅笑着与李云湛说起一些宫中琐事,舒缓他一日的疲惫。过了一会儿,皇后语气微微一转,略带羞涩地说道:“陛下,如今臣妾与其他几位妹妹都有了身孕,实在无法在陛下身边伺候。臣妾想着,翠玉这孩子自小在臣妾身边长大,乖巧伶俐,知根知底,若能伺候陛下,臣妾也能放心些。总好过陛下在外……”皇后微微红了脸,没有把话说完,但意思已然明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云湛先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