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开局割据一个州! > 第149章 治国之道,不在案牍劳形,善于驭臣即可玩转万里江山!

第149章 治国之道,不在案牍劳形,善于驭臣即可玩转万里江山!(1/2)

    祭天大典直至暮色四合才落下帷幕!

    朱厚熜望着天边最后一抹晚霞,冕旒下的嘴角勾起笑意!

    今日的祥瑞也好,万民的称颂也罢,都不过是这场权力棋局中的精妙落子!

    当仪仗队浩浩荡荡返回紫禁城时,远处贡院的灯火仍在彻夜长明。

    那里,正诞生着一批注定忠于新皇的寒门子弟!

    ……

    当天,朱厚熜睡了一个好觉。

    次上午,朱厚熜舒展着懒腰从沉香木榻上坐起,昨夜的安神香还萦绕在织金锦帐间。

    龙床上的秀女已不见踪影。

    这是宫中规矩,5更之前必须离开,除非皇帝口谕可以留下。

    此刻,阳光已经洒进养心殿。

    他慵懒地望着窗外摇曳的竹影,想起前日已着司礼监传谕内阁。

    特许百官休沐两日。

    指尖摩挲着案头泛黄的卷角。

    \"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字幅已跃入眼帘。

    刷牙时,朱厚熜想起那些将自己困在御案前的勤勉帝王,其实不过是被政务缚住手脚的\"痴人\"。

    治国之道,不在案牍劳形。

    只要将朝堂化作牵丝傀儡的戏台。

    用制衡之术拨动内阁六部九卿的关节,帝王自可稳坐九重霄。

    将万里江山玩弄于股掌之间。

    明黄缎靴刚要跨过养心殿门槛,朱厚熜忽闻廊下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抬头时,司礼监秉笔太监吕方已跌跌撞撞扑至阶前。

    \"陛下!大事不好!\"吕方伏地叩首,声音带着颤栗。

    朱厚熜慢条斯理整了龙袍袖口,问道:\"何事如此慌张?\"

    \"吏部尚书孙大人...今早突然人事不省,太医院众医正轮番诊治,竟...竟都束手无策...\"

    吕方喉结滚动,后半句话淹没在颤抖的尾音里。

    廊外的铜鹤香炉腾起袅袅青烟,朱厚熜摩挲着腰间的螭纹玉佩陷入沉思。

    成化年间入朝的孙交,历经四朝风云,七十二载春秋在官场沉浮,早将棱角磨成温润的玉。

    这位清流领袖与众不同。

    既无腐儒的迂阔,亦无酷吏的狠辣。

    张居正推行考成法时,正是他率先在吏部推行,将政令化作细水长流的变革。

    这样一位深谙平衡之道的肱骨老臣。

    此刻却如风中残烛,随时可能熄灭……

    朱批朱砂未干的御案旁,朱厚熜将青瓷茶盏重重搁在缠枝莲纹盏托上。

    他深知,朝堂上那些满嘴圣贤书的清流虽讨厌,却也似双刃剑。

    这满朝文武受困于千年礼教纲常,若将清流尽皆诛除,无异于自毁臂膀。

    只要拿捏好分寸,这些御史言官反倒能成为变法路上的\"监工\",让新政推行得更有章法。

    \"前日刑部那桩犬决案...\"

    朱厚熜指尖叩着桌面,忽然想起目睹犯官受刑的孙交。

    老人当时苍白的脸色,此刻与吕方描述的病状重叠,莫非真是那血腥场面惊破了胆气?

    草草用过膳食,朱厚熜遣退龙辇,任由金线绣着十二章纹的衮服拂过汉白玉阶。

    腊月的阳光裹着冰碴子。

    两个御医抱着描金药箱小步紧跟。

    宫人们远远缀在身后,只敢踩着御靴踏碎的冰碴前行。

    孙府朱漆大门洞开如口,朱厚熜踩着青砖甬道迈进内院时,药香混着血腥气扑面而来。

    纱帐后的病榻上,那个曾在朝堂上侃侃而谈的四朝元老,此刻五官凹陷如枯槁,嘴角歪斜着淌下涎水。

    朱厚熜望着老人颤动的眼皮,忽然想起后世医书里的病症描述。

    若此时有血压计和生化检查。

    定能查出这是气血壅塞的脑中风,是经年累月积下的沉疴慢病。

    纱帐轻颤,孙交枯瘦如柴的手指死死攥住锦被,浑浊的眼珠里泛起泪光。

    喉咙里发出含糊不清的呜咽,拼尽全身力气想要撑起身子行礼。

    朱厚熜快步上前按住老人颤抖的肩头,明黄衣袖扫过散发着药味的枕衾:

    “孙卿不必多礼,安心养病便是。”

    温言软语里,朱厚熜的目光在老人皲裂的唇角和浮肿的眼睑上反复丈量。

    两个御医早已跪坐在地,铜盆里的参汤冒着袅袅热气。

    朱厚熜盯着药碗里沉浮的枸杞,听着孙交粗重的喘息声,思绪已飘向金銮殿的玉阶之上。

    吏部尚书掌管天下官员铨选,握着百官的生死簿。

    这枚棋子落在哪里,直接关乎朝堂的风向。

    “杨一清...”他下意识摩挲着腰间玉带,杨一清清癯的面容浮现在眼前。

    杨一清和王阳明一样,也是文武双全。

    文能入阁治事,武能安邦定国,做过三边总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