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开局割据一个州! > 第118章 朱厚熜:朕要让这天下的钱,都流进朱家的锅里!

第118章 朱厚熜:朕要让这天下的钱,都流进朱家的锅里!(1/2)

    张居正抬眸时,正撞见帝王眼中的冷冽,禀道:

    “陛下以雷霆手段正纲纪,以乾坤独断推新政。”

    “微臣纵肝脑涂地,必为陛下扫平变法阻碍。”

    朱厚熜颔首,伸手从案头抽出一卷《大明舆图》展开:

    “朕听闻你在户部核账时,能仅凭一本鱼鳞册算出郡县隐田。”

    “浙江、应天的地亩数,三日后朕要看到实数。”

    张居正郑重道:“微臣必不负陛下所托。”

    殿外雨声渐急,王永候在廊下。

    看着张居正的背影,想起方才皇帝在殿内说的话:

    “张居正这把剑,朕要先用在刀刃上。”

    朱厚熜端起羊脂玉盏轻抿一口祁门红茶,抬眸看向阶下的张居正:

    “还有一事,朕要给你一道旨意,此事需办得滴水不漏。”

    张居正立刻俯身叩首:“陛下但有差遣,微臣纵粉身碎骨,必效犬马之劳。”

    “如今新政激活商路,民间银钱流通日盛。”

    “朕要设一个‘大明银行’,非比民间钱庄”

    “此机构当如巨鲸吞海,将天下财货纳入眼底。”

    “银行?”

    张居正抬眼时,睫毛在眼下投出淡淡阴影,疑惑道:

    “与钱庄何异?”

    “钱庄是私家铺面,风吹草动便要关门歇业。”

    朱厚熜将茶盏重重搁在案上,续道:

    “银行乃朝廷所立,以帝国税赋为基,以国库金银为盾。”

    “你且想想,当商人们知道存钱进银行,便是把银子放进了紫禁城的地窖,哪个还会去信那些摇摇欲坠的私人钱庄?”

    话音落地,殿外忽有春雷滚过。

    张居正望着皇帝袍服上蜿蜒的蟒纹,只觉胸腔里有什么东西轰然炸开!

    所谓银行,竟是要将天下财权收归帝王掌心。

    他叩首时,额头几乎要嵌进砖缝:

    “陛下高瞻远瞩!”

    “若以国库为锚,莫说钱庄,便是晋商徽商的票号,也不过是江河之于沧海!”

    朱厚熜颔首,从袖中抽出一张黄绫:

    “这银行要能存钱、能放贷、能汇银、能储粮,还要能盯着那些在商海里翻云覆雨的手”

    “若是有私铸铜钱、偷税漏税的,都给朕从账目里揪出来。”

    他忽然压低声音,“明日起废大明宝钞,新钞需用苏杭的桑皮纸,掺入金线和密纹,工部的巧匠若办不好,你便拿他们是问。”

    张居正朗声道:“陛下此举,当为后世开太平!

    “微臣定与工部日夜研商,十日之内必呈新钞样稿、百日之内必立银行章程!”

    他抬头直视帝王,道:“若有延误,愿提头来见!”

    烛花“噼啪”爆开。

    朱厚熜看着阶下之人眼中跳动的火光。

    忽然想起太祖皇帝当年设锦衣卫时的情景。

    这张居正,可不就是他握在手里的新一把刀?

    只不过这刀要剖的不是血肉,而是天下的金银脉络。

    “去吧。”

    他挥了挥手:

    “富国何必求于商,朕要让这天下的钱,都流进朱家的锅里。”

    张居正退出殿外时,春雨已停。

    他摸了摸怀中的黄绫,只觉掌心发烫。

    远处午门的钟声响了九下。

    这大明的金融棋盘,已在帝王的茶盏里,悄然落了第一子。

    离开养心殿时,暮春的风卷着残雨扑在张居正脸上。

    他却浑然不觉。

    脚步比平日快了三分。

    路过文渊阁时,檐角铜铃叮当作响。

    竟像是千万两白银在匣中碰撞的声音。

    户部执事房的烛火一直亮到子时。

    张居正铺开半人高的《天下钱庄名录》,目光扫过密密麻麻的字号:

    晋商的“日升昌”在山西连开十八家分号,徽商的“裕隆记”掌控着江南三成的茶税汇兑。

    更不必说沿海那些依附于走私的地下钱铺,如同盘踞在帝国血管里的寄生虫。

    去年应天金融危机,二十三家钱庄一夜倒闭。

    百姓抱着借据哭死在府衙前的惨状,此刻又在他眼前晃过。

    私人钱庄为逐利而设,挤兑时哪管百姓死活?

    “来人,取浙江钱庄的鱼鳞册。”

    他掷下笔,墨点溅在“资本”“储户”“挤兑”几个朱批大字上。

    当值的小吏抱来一尺厚的账册,扉页还带着霉味。

    那是从被水浸过的库房里抢出来的。

    张居正翻开某页,只见“杭州永盛号”项下用蝇头小楷记着:

    “储户七百二十三人,存银合计九万七千两,而钱庄实银仅存一万两千两。”

    他猛地合上账册,指节叩得木桌咚咚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