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 > 第191章 栽种甘蔗

第191章 栽种甘蔗(2/3)



    而国内的糖价则会相应降低。

    如此一来,海外高价,国内低价,并无矛盾之处。”

    听到韩成的说明,朱元璋父子心头的疑虑烟消云散。

    原来韩成所指是这个道理!

    仔细想想,这确实是个好办法。

    国内百姓吃高糖价,朱元璋本有些不快。

    但听说要让外国人出高价买糖,他顿时眉开眼笑。

    心情格外舒畅。

    做生意就该这样,光赚本国人的钱算什么本事?

    只有从外国人口袋里掏金子,才是真本事!

    韩成的话正合朱元璋心意。

    不过,新问题马上浮现。

    “他们真会出高价买我们的糖吗?有这个购买力吗?”

    见朱元璋面露担忧,韩成笑道:“陛下不必忧虑。

    糖在哪里都很抢手,特别是欧洲那边。”

    朱元璋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明朝时,欧洲列强已开始侵扰我国,他们在我们的国土上横行霸道,无恶不作。

    欧洲的制糖工艺比我们这里差远了。

    据我所知,现在欧洲那边,糖可是稀罕物。

    在大明,只要有银子,还能买到糖。

    但在欧洲,即便有许多人腰缠万贯,也难以品尝到糖的滋味。

    至于白砂糖,那更是稀世珍品。

    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有皇亲国戚级别的贵族,在病痛时才有资格享用白砂糖。

    能否在患病时食用白砂糖,甚至成为衡量权势地位的一种标志。

    就算你自吹自擂说得天花乱坠,一旦生病却连白砂糖都吃不上,仅此一点就足以让别人对你不屑一顾……

    当然,由于欧洲各国的特殊状况,许多国家面积并不大,有的甚至没有我们的一个省份大。

    但那里富甲一方的大户并不少见。

    我们这边的丝绸、瓷器和茶叶,销路极好。

    在我的印象中,糖紧随这三样之后,位列第四的畅销货品。

    如果我们能把糖的制作工艺提高,那肯定能让糖与前三者齐头并进,成为又一炙手可热的商品,从海外获取巨额财富……

    韩成说完后,朱元璋父子俩都感觉眼界大开。

    显然,中原的货物,在这些边远之地颇受欢迎!

    看来那边现在还很落后,连糖都产得不多。

    再联想到韩成提到过的未来,那些边民侵扰中原大地的场景,朱元璋和朱标父子俩的心情顿时复杂起来。

    “制糖啊!一定要大力发展制糖业!市舶司也要尽快恢复运作。

    这么多富有的边民,主动要给我们大明朝送钱,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不赚他们的钱,反倒对不起他们了。”

    朱元璋用力拍打着大腿,声音清脆,显然是情绪激动。

    朱标虽然也被韩成描绘的情景激发的心潮澎湃,但毕竟身为储君,多少还能保持冷静。

    他迅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韩成,这件事似乎还有些问题。

    你先前不是说过了吗?要在海外高价售糖,在国内低价销售。

    可是海外利润这么高,必定会有人想尽办法把更多的糖运出去卖。

    这样一来,国内的糖供应量就会减少,价格依旧难以降低。”

    韩成听后,向朱标竖起了大拇指道:“殿下,您想得很周全,这确实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这时就需要朝廷来干预了。

    市舶司必须承担起职责,严格控制糖的出口量。

    每年出口多少糖,都必须提前规划好。”

    海外交易,关键在于物以稀为贵。

    若出口量过大,价格自然下跌,就像这里的糖,出口增多,收益却减少,其他商品亦然。

    因此我认为,海外贸易的核心在于垄断经营,避免国内各商团因争夺市场而互相压价,那只会伤及自身与国家利益。

    所以官府和新设的市舶司需起主导作用,如此才能持久获利,用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收益……

    韩成话音刚落,朱标和朱元璋恍然大悟。

    原来对外贸易还能这么操作!

    起初觉得韩成的想法很冷酷,但想到是赚外国人的钱后,父子俩顿时兴奋不已。

    “韩成,等等,我要记下来。”

    朱标打断他,迅速拿出纸笔记录起来。

    朱元璋和朱标其实都不太懂如何重建市舶司和开拓外贸,此刻却听得入神。

    他们当前的计划是先掌控备倭水师,将其完全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再对外部的海盗势力发起清算。

    为未来的大规模海外贸易提供军事支撑,清除潜在的外部隐患。

    至于市舶司的重建及后续运营模式,朱元璋与朱标并未形成明确的思路。

    此时韩成提及此话,让朱标恍然大悟,他的提议给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