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 > 第160章 朱允炆未能完成的事

第160章 朱允炆未能完成的事(1/2)

    然而,老四不该对允熥这些标儿后辈这般处置。

    这些孩子并未对他朱棣有过任何冒犯!

    老四不认可允炆的皇位,以此将他们的亲王降为郡王,这点朱元璋尚可接受。

    可是,随后老四又将他们贬为平民,囚禁于凤阳老家,这一点他无法认同!

    认为老四此举实在不够厚道。

    做得太过分了!

    无论如何,不论朱允炆如何作为,有一点事实老四无法辩驳。

    那就是,他确实从自己的侄子手里夺得了江山!

    自此以后,皇位与标儿后裔再无瓜葛。

    既然如此,他又为何不能给予允熥等标儿后辈一个更好的结局呢?

    废了郡王的封号,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老四忧虑将来会有别人利用允熥他们生事,这一点朱元璋能够体会。

    不过你只给了他们一个虚名,却不放他们出去,让他们与后人能衣食无忧,这又何苦做得这么绝呢?

    那可是他兄长的后代啊!

    光是看在兄长的份上,他也该网开一面,不至于做得太过分吧!

    朱元璋的气息变得急促起来。

    过了一会儿,他用沙哑的声音问韩成:“后来,他们是不是都没有好结果?”

    哪怕是一句简单的话,从朱元璋口中吐出也异常艰难,仿佛唇舌沉重无比。

    至于朱标,此刻眼神空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木然地看着韩成。

    他眼中满是复杂的感情,让人看了心疼。

    在这问题上,韩成当然不会对朱棣有所隐瞒,他可记得朱棣之前信誓旦旦地说过,若被朱元璋责打便改姓的话。

    朱棣登基为永乐大帝后,因自己也是从藩王起家,非常害怕其他藩王也会效仿他**。

    因此,他继续着手处理朱允炆未能完成的事。

    那就是削藩。

    在朱允炆面前,永乐大帝的方式显然更加老练且柔和。他并未直接剥夺诸王的地位,而是要求他们交出三支护卫队,不再掌控军队。

    同时,为了安抚宗室的情绪,避免引起过多的反对声音,他选择在其他方面给予补偿。这些补偿措施之一便是改善宗室的生活条件,例如提高他们的官职等级。

    依照先皇的规定,郡王之子应被授予镇国将军头衔,接下来是辅国将军、奉国将军等职位,对应的分别是三品、四品、五品官职。然而,永乐帝对此进行了调整,将镇国将军提升至从一品,辅国将军提升至从二品。

    此外,他还陆续将驻守边疆的塞王调往内地重新封地,并逐步削减他们的军事权力。

    这一系列举动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宗室内部的不满。

    值得一提的是,永乐帝的第十九个儿子——谷王朱橞。

    当初,朱橞在守卫金川门时与李景隆共同开门迎接燕军进城,他认为自己立下了大功。虽然永乐帝事后给予了他一定的奖赏,但同时也把他的封地从上谷郡迁到了长沙。前者远离**,还能掌控重兵;后者则位于内地,行动多有不便。

    因此,朱橞对永乐帝渐渐心生怨恨。

    加上他自认为有功,行事愈发专横霸道,比如有一次,仅因一名伯爵未向他请示,便被他下令斩杀。

    身处封地时,屡次侵占百姓田产,横行霸道……

    随后竟生出更为荒唐的念头。

    然而,若独自行动,他却又心存畏惧,便策划了一场隐秘布局。

    蜀王朱椿身为他的亲兄,他欲拉兄入伙,又顾虑蜀王不会同意。

    恰在此时,蜀王第三子朱悦燇因不明原因与父王失和,投奔谷王。

    于是谷王宣称,朱悦燇实为建文帝之子。

    并进一步散布谣言,声称建文帝并未身亡。

    据传,当年他在金川门驻守期间,曾暗中放走了建文帝。

    此举意在迫使蜀王与其**叛乱。

    然而,这一策略并未奏效。

    面对谷王的诸多不当行为,蜀王立即派遣密使,将谷王的所作所为全盘呈报永乐帝。

    永乐帝闻讯后,迅速派人将其拘捕,废黜爵位,终身囚禁。

    原本此事与朱允熥毫无关联,但因谷王捏造事实,朱允熥仍受波及。

    遭到牵连的缘由,正是谷王谎称蜀王第三子为建文帝。

    永乐帝对此始终耿耿于怀,此事成为其心头之患。

    相比谷王图谋反叛,他更关注“建文帝尚在”的传言。

    谷王的行为令他深感不安。

    因此,在凤阳被软禁的朱允熥不久便病重离世……”

    话音落下,韩成亦是心有所感,言辞间流露出几分唏嘘之意。朱允熥此人,确实够倒霉。

    纯粹的倒霉蛋一枚。

    好事没沾上边,坏事全摊上了。

    年少丧母。

    原本身为朱标第二嫡子的他,在朱雄英离世后,本该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