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指着材料包,"我要在上面画样。"
随着比赛正式开始的铃声响起,整个展厅顿时忙碌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允棠专注地在布料上画出复杂的线条,不时停下来思考,手指在空中比划着想象中的剪裁。
陈兴平则按照她的指示,用左手固定布料,或者递工具,虽然动作慢些,但十分精准。
其他参赛者时不时投来好奇的目光。
一个孕妇和一个伤员搭档,在满是年轻设计师的比赛中显得格外突兀。
有人窃窃私语,有人摇头表示不看好,但也有人比如对面展位的一个圆脸女孩,投来友善的微笑。
中午休息时,那个圆脸女孩主动过来打招呼,"你们好,我是市服装厂的刘小芳。林同志,你的设计草图真好看!"
林允棠正用别针固定布料,闻言抬起头,擦了擦额头的汗,"谢谢,还在摸索阶段。"
"你这肚子有七个月了吧?这么辛苦还来比赛,真不容易。"刘小芳真诚地说。
"六个多月了。"林允棠微笑着摸了摸肚子,"机会难得,不想错过。"
"你丈夫的手..."刘小芳看向陈兴平缠着绷带的胳膊,欲言又止。
"昨天火车上遇到点意外。"陈兴平轻描淡写地说,"不影响帮忙。"
刘小芳眼中闪过敬佩,"你们真厉害。对了,小心点那个赵美玲,"她压低声音,"她是省纺织厂厂长的侄女,仗着有关系,经常欺负其他选手。去年市里比赛,她就使手段让一个竞争对手的布料'意外'沾了墨水。"
陈兴平眼神一凛,"谢谢提醒。"
下午的比赛继续。
林允棠的设计逐渐成形一件改良旗袍,保留了传统的高领和盘扣,但腰身和袖口做了大胆的改动,更符合现代审美。
最特别的是,她在裙摆处设计了一幅精美的刺绣图案,将传统花鸟与现代几何图形巧妙融合。
"这刺绣..."陈兴平看着林允棠灵活的手指在布料上穿梭,惊讶于她的技艺,"什么时候学的?"
"跟我姥姥。"林允棠头也不抬,专注地工作,"小时候每年暑假都去她家,她教我各种针法。后来在厂里,我也经常帮老师傅们绣些花样。"
随着时间推移,展厅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
赵美玲不时往这边瞟,看到林允棠的设计进展顺利,脸色越来越难看。
有一次她故意从林允棠展位前经过,手里端着一杯水,差点"不小心"洒在林允棠的布料上。
幸好陈兴平眼疾手快,用身体挡了一下,水只溅湿了他的裤脚。
"走路小心点。"陈兴平冷冷地说,眼神锐利如刀。
赵美玲脸色一白,匆匆走开。
傍晚六点,初赛结束的铃声响起。所有选手停止工作,将半成品挂在各自展位的人台模特上,等待评委巡视打分。
林允棠的作品已经完成了八成。
藏青色真丝旗袍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腰部的特殊剪裁勾勒出优雅的线条,裙摆的刺绣更是画龙点睛之笔。
与其他选手的作品相比,显得格外精致和有创意。
评委组由五人组成,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位白发老者,名牌上写着"杜明远,省美术学院教授"。
他们在各个展位前停留,时而点头,时而摇头,偶尔低声讨论。
当评委们来到林允棠的展位时,杜教授的眼睛明显亮了起来。
他仔细端详着那件改良旗袍,甚至伸手轻轻抚过裙摆上的刺绣。
"这针法..."他惊讶地说,"是传统的苏绣,但图案设计却很现代。有意思的结合。"
他看向林允棠,"你是跟谁学的刺绣?"
"我姥姥,她是苏州人。"林允棠有些紧张地回答。
杜教授点点头,又问了一些关于设计理念的问题,林允棠一一作答,思路清晰。
其他评委也露出赞赏的表情。
"孕妇参赛不容易啊。"一位女评委关切地问,"身体吃得消吗?"
"谢谢关心,我很好。"林允棠微笑着回答,"而且有我丈夫帮忙。"她指了指站在一旁的陈兴平。
评委们注意到陈兴平脸上的伤和吊着的胳膊,投来好奇的目光。
陈兴平简单解释了火车上的意外,但没有详谈自己扔炸药的事。
评委离开后,赵美玲的脸色更难看了。
她凑到林允棠展位前,假装欣赏作品,实则压低声音威胁道:"别以为评委夸几句就了不起。明天决赛见真章。"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