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年代:开局洪灾,打捞绝美村花 > 第431章 火车上的嫌犯

第431章 火车上的嫌犯(1/2)

    “明白!”四人齐声低应,眼神都无比郑重。

    “回去小心点,别惊动人。”陈兴平最后叮嘱一句。

    几人互相点点头,像来时一样,悄无声息地分开,借着夜色的掩护,各自朝着家的方向摸去。

    陈兴平回到自己那间简陋但整洁的屋子,闩好门,拉上窗帘,只点了一盏昏黄的煤油灯。

    他没有立刻去休息,而是将油毡布包袱小心翼翼地放在炕桌上,解开。

    油毡布一层层掀开,那几件在破窑昏黄烛光下显得灰扑扑的物件,在更稳定些的灯光下,终于显露出了它们本应具有的、被尘埃和匆忙掩藏的光彩。

    他先拿起那个青蓝色的瓷瓶,玉壶春瓶。

    手指轻轻拂过瓶身,触感温润细腻,绝非普通粗瓷可比。

    釉色在灯下呈现出一种柔和的、内敛的宝光,青蓝色的花鸟纹饰线条流畅生动,笔触老辣,绝非匠气之作。

    他凑近瓶口,仔细看了看里面的胎质,洁白细腻。

    又翻过瓶底,没有款识,只有一圈自然的垫烧痕。

    陈兴平的心跳快了几分。

    这釉色、这画工、这胎质…绝对是明早期的精品!

    价值远超他之前的预估!

    这要是放在识货的人手里,换一座小院都绰绰有余!

    接着是那个方方正正的木盒。

    他拿起来,入手分量不轻。

    四角包裹的黄铜已经氧化发暗,但上面的錾刻山水图纹依然清晰,刀工精细,意境悠远。

    盒子本身是紫檀木,纹理细密如牛毛,油润的包浆在灯光下泛着幽幽的光泽。

    他轻轻打开盒盖,里面衬着暗黄色的绫子,虽然有些旧损,但依旧能看出当初的讲究。

    盒盖内侧,隐隐有极淡的墨迹,似乎是收藏者的题签或印记,年代久远,字迹模糊难辨,但更添古意。

    这紫檀嵌铜山水纹盒,本身也是件价值不菲的文房雅器。

    然后是那个造型奇特的小青铜兽。陈兴平把它托在掌心,沉甸甸的。

    绿锈斑驳,但锈色自然深入肌理,并非浮于表面的伪作。

    兽的造型古朴抽象,似马非马,似兽非兽,线条浑厚有力,带着一种商周青铜器特有的狞厉与神秘。

    他仔细辨认着锈层下隐约可见的云雷纹饰,心中更加笃定,这是件老东西!

    虽然具体年代还需更专业的人士鉴定,但绝非寻常之物。

    这种级别的青铜小件,在真正爱好者的圈子里,同样价值惊人。

    最后,他拿起那几卷用细麻绳捆扎的画轴。

    解开绳子,他选了一卷看起来保存相对完好的,在炕上极其小心地铺开一小段。

    纸张是上好的宣纸,虽然已经泛黄发脆,边缘也有些磨损,但整体还算完整。

    画的是墨竹,寥寥数笔,却挺拔遒劲,风骨卓然。旁边一行行草题跋,笔走龙蛇,气韵贯通。

    落款处钤着几方小小的朱印,印文模糊,但其中一个似乎能辨出“石”、“涛”二字。

    陈兴平心头剧震!

    石涛?!

    清初四僧之一的石涛?!

    虽然他不敢百分百确定,但这画的气韵、笔法,绝非一般画师能模仿!

    就算不是石涛真迹,也绝对是清代名家仿古精品中的上乘之作!

    其价值,简直难以估量!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头的激动,小心翼翼地将画卷重新卷好。

    再看另外几卷,虽然尚未展开,但从纸张、装裱的样式看,年代也都不浅,恐怕也非俗物。

    他将古董一件件重新用油毡布仔细包裹好,收起来后,这才搂着媳妇儿沉沉睡去。

    转眼间,林允棠参加省城服装设计大赛的日子到了。

    这天一早,林允棠就紧张又兴奋地忙碌起来。

    她将精心设计的几套参赛服装——一套改良的素雅旗袍、一套融合了民族刺绣元素的现代套装、还有一套利用边角料设计的创意拼接裙,小心地用干净的包袱皮包好。

    又检查了画好的设计稿和报名材料,确认无误。

    陈兴平也换上了一身干净的蓝色劳动布工装,显得精神利落。

    他把一个装着干粮和水壶、以及少量应急钱票的挎包递给林允棠,自己则背着一个更大的包裹,里面装着两人的换洗衣物和一些路上可能需要的东西。

    “都准备好了?”陈兴平看着林允棠因为紧张而微微泛红的脸颊。

    “嗯!”林允棠用力点头,深吸一口气,“兴平,这还是我第一次参加比赛呢,还没去我就紧张了。”

    “傻话。”陈兴平笑了笑,拎起装着衣服的包袱,“你这么厉害,怕啥!”

    王秀兰也在一旁乐呵呵说道,“允棠,比赛不重要,肚子里的宝宝最重要,兴平,你小子照顾好我孙子,要是她们母女两出了事,你看我不收拾你!”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