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 第421章 清查佛门

第421章 清查佛门(1/2)

    在朱由校与满朝文武那满含期盼的目光注视下,江宁直直地站在奉天殿中,沉默了许久。

    此刻,江宁的大脑飞速运转,思索着生钱的门道。

    与此同时,他心里对毕自肃暗骂道:“不愧是郭老抠调教出来的人,也太较真了!”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江宁的额头上渐渐冒出一层汗珠。

    生财之道哪有那么容易想出来,又岂能随口就来。

    可如今他是被赶鸭子上架,今日要是拿不出一条生财之路,估计都没法脱身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江宁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想起之前与便宜师傅神虚子探讨的佛道之争,顿时有了主意。

    随后,他开口说道:“启禀陛下,据臣所知,如今大明境内寺庙林立,僧侣众多,但其中真正潜心修行的僧人却为数不多,大多都是些假大师、花和尚。

    他们打着出家人的旗号聚敛财富、兼并土地,为非作歹。

    坐拥大量财富却不事生产,一味地让信徒捐献。

    再加上僧侣享有不纳税的特权,更是助长了他们肆无忌惮、横行不法的气焰。

    据锦衣卫密报,不少寺庙中的僧人以各种理由欺骗愚弄百姓,假借佛祖之名沽名钓誉。

    更有甚者,不少寺庙暗藏春色,藏污纳垢。

    民间早有传闻,什么‘禅房鸳鸯床,经书扔一旁,香肩白玉腿,大师肩上扛,左手姑娘右手经,不负如来不负卿’。

    由此可见,此种乱象已然严重影响我大明治下的风气。

    所以,臣建议对这种乱象予以严厉打击,以正风气。

    当然,打击对象不光是这些佛门僧人,道观、尼姑庵同样要一并整治。”

    随着江宁话音落地,坐在龙椅上的朱由校和满朝文武算是听明白了,敢情江宁说了这么多,核心就是俩字——“整治”,不过众人第一反应联想到的却是历史上的“灭佛”。

    毕竟历史上本就有“三武一宗”灭佛运动,僧人不事生产却拥有免税特权,依靠信徒捐献积累了海量财富,一度富可敌国,给国家和百姓都带来了沉重负担与危害。

    其中,北周武帝灭佛运动尤为典型,通过严格管理僧人数量,让绝大多数僧人还俗,朝廷因此获得大量财富,为北周消灭北齐奠定了坚实基础,僧人之富有可见一斑。

    众人正愣神间,江宁转头看向礼部尚书顾秉谦,开口问道:“顾大人,不知礼部僧禄司如今登记在册、持有度牒的僧人有多少?”

    顾秉谦听到江宁点名,思索片刻后,赶忙回答:“礼部僧禄司登记造册、持有度牒的僧人大概有八十万人左右。

    但实际情况恐怕远不止此数,因为许多偏远地区的寺庙和沙弥并未登记造册,也没有僧禄司下发的度牒。”

    江宁点点头,再次向朱由校奏道:“启禀陛下,我大明开国之初,太祖对僧侣的评价乃是‘国家懒虫,民间蛀虫,色中恶鬼,财上罗刹’,由此可见僧人对百姓的危害之深。

    臣恳请陛下下旨,清查大明境内所有寺庙以及僧尼,并对其进行严格限定,规定其人数。

    对于那些未持有度牒的假大师、花和尚,一律严惩不贷,以正风气。”

    朱由校闻言,站起身来点了点头,说道:“忠义侯所言有理。

    僧人不事生产,却依靠信徒捐献,还享有免税特权,借此聚敛大量田产和财富,致使百姓生活困苦。

    所以,朕决意灭佛。”

    随着朱由校话音落下,在场众人皆是一愣,江宁也愣住了,心里直呼:“卧槽,我什么时候说灭佛了,我说的是整治啊!”

    随后,朱由校开始点名:“顾秉谦,此次由你礼部牵头,厂卫协助,清查大明境内所有僧庙道观。

    对于那些胡作非为、藏污纳垢的僧人,一律收回度牒,查抄寺庙,交由厂卫严办。

    将持有度牒的僧人数量控制在五万以内,此为定数,今后不得增加。

    多余出来的僧侣,仔细筛查之后,若有不法行为,交由厂卫严办,其余的勒令还俗。

    同时,对道观庙宇下辖的田产财物全部清查,除保证各道观自给自足之外,其余全部充公。”

    顾秉谦、江宁、老魏闻言,赶忙领旨。

    最后,江宁再次开口补充道:“启禀陛下,对于道观庙宇的香火钱,朝廷也需进行管理,抽取五成,就当作是向朝廷缴纳赋税了。

    至于剩下的五成用途,必须账目公开,由朝廷统一监督管理,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朱由校点头道:“忠义侯言之有理,就照你的意思办。”

    朝堂上的官员们齐声高呼:“陛下圣明!”

    此提议全票通过。

    对于这样的结果,江宁并不意外。

    毕竟大明国教是道教,当年成祖永乐都自称真武大帝转世。

    大明朝堂之上,官员们大多信奉道教,对佛教的态度不冷不热。

    因此,江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