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 第420章 生财之路

第420章 生财之路(2/3)

撤驿站,万一江宁直接给他们扣个结党营私、图谋不轨的帽子,那可就麻烦大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眼见没人再添乱,朱由校笑着说道:“忠义侯,你继续给朕与诸位爱卿讲讲,如何将驿站对商贾开放,以及如何防止朝廷公文政令丢失。”

    见朱由校给自己递话了,江宁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启禀陛下,其实这很好办,直接将驿站一分为二,一半为官用,一切照旧。

    另一半为民用,就跟民间客栈一样。

    来往客商众多,人吃马嚼、驻店存货,看似不起眼,但全部加起来,那可是一笔天文数字。”

    朱由校掰着手指算了半天,片刻之后目光一亮,说道:“忠义侯,言之有理。

    但若是直接交由各地驿站自行收钱,恐怕其中会有人中饱私囊,到时候朝廷不但没盈利,反而还会亏损,这又该如何是好?”

    江宁闻言,笑着说道:“陛下,这好办,朝廷直接发卖邮票。”

    听到江宁说出“邮票”二字,在场一众文武大臣都来了兴趣。

    于是江宁接着说道:“陛下,所谓邮票,就跟银票类似。

    大明驿站遍布天下,子民万千,除了这些客商,还有许多百姓也可以写信,通过驿站进行传递。

    只需向朝廷购买一张邮票,贴在信封纸上作为凭证,然后写下地址,各地驿站根据地址进行传递。

    到那时,天南地北的亲朋好友都能相互书信往来,极为方便。

    就以京师为例,城里人口几百万,南来北往的人,有的数年乃至数十年都无法回家与亲人相见。

    但若是使用邮票写信,哪怕一月一封书信都没问题。”

    朱由校听完,开口问道:“忠义侯,你说的这邮票应该卖多少钱?

    若是卖得太便宜,朝廷得不偿失。

    若是卖得太贵,又有搜刮民脂民膏之嫌。”

    江宁还没开口,一旁的毕自肃赶忙说道:“陛下,若是普通书信,无需太贵,一文铜钱一张邮票即可。

    普通百姓都用得起,而且大明人口众多,积少成多,这样算下来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若是臣猜测不错,忠义侯是不是打算以这邮票为基础,进而推出其他票据?

    例如各地商贾吃饭、住宿、存货等等。”

    江宁笑着点点头,心中暗自称赞,不愧是郭允厚看中的人才,果然有两把刷子,都学会举一反三了,这样自己也省得解释了。

    随后,江宁便不再开口,毕自肃则滔滔不绝地讲述起来。毕竟他有操办大明皇家银行的经验。

    在接下来的半个时辰里,毕自肃侃侃而谈,面对朱由校和其他文武大臣的提问,都一一耐心作答。

    经过众人一番商议之后,最终将这项政策确定下来。

    户部负责印制邮票,将贩卖权交给大明皇家银行及其各地分行。

    除了邮寄信件的邮票,还有饭票、住宿票以及货物存储票。

    不过,毕自肃对货物存储票以及饭票、住宿票进行了三六九等的划分。

    毕竟大明人分三六九等,票据也应如此。

    想吃好的、喝好的、住好的,就买最贵的票。

    想省钱,就买最便宜的票。

    考虑到各路商贾运送的货物大小重量不一,众人又商议许久,决定对货物进行称重式定价。

    不多时,初步的价位便被估算出来,价钱从几文到十几文、几十文不等。

    至于驿站,则定期用收到的邮票到户部进行对账核算。

    同时,户部还会对那些售卖邮票较多的大明皇家银行分行和收到邮票较多的驿站进行嘉奖,以此激励大家的积极性。

    看着朝堂上文武官员讨论得热火朝天,朱由校也是情绪高涨。

    毕竟江宁今日推出的邮票,堪称有史以来的创举。

    朱由校心里想着,将来凭这一点,史书上怎么也得给自己来几句好听的吧。

    于是,朱由校清了清嗓子,说道:“毕爱卿,方才你所提的各项举措都颇为妥当。

    不过朕认为,可在邮票上直接印上价钱。

    如此一来,既能防止有人从中贪污,朝廷每年发放多少邮票、应收多少钱财,也都能有据可查。”

    毕自肃觉得朱由校这个锦上添花的提议很不错,没有反对,点头应道:“臣遵旨。”随后,朱由校又说道:“此事便交由毕爱卿负责操办。

    倘若遇到不解之处,可向忠义侯请教,由他全程协助。”

    江宁和毕自肃赶忙领旨谢恩。

    朱由校感觉今日早朝实在是太爽了,不仅有望青史留名,还利国利民,增加朝廷收入。

    他心里想着,要是每天早朝都能这么爽,那可就再好不过了。

    就在众人以为早朝即将结束之时,却见毕自肃再次上前开口说道:“启禀陛下,忠义侯还有一件大事要奏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