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 第371章 陛下要银子吗?

第371章 陛下要银子吗?(2/3)

,柳若烟更是嗔道:“登徒子,也不害臊。”

    江宁哈哈一笑,说道:“夫妻之间害什么臊呀?

    你们先去房中,我稍后就来。”

    当天晚上,江宁与两位夫人一番亲密互动,一直折腾到天亮。

    第二天,江宁只觉浑身无力,索性蒙头大睡,一直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

    两姐妹看着江宁,脸色泛红,帮江宁洗漱穿戴完毕。

    江宁简单用过餐后,便坐在屋内思索起山东的局势。

    毕竟山东如今的状况,简直如同火山爆发一般。

    堂堂圣人之后,孔府满门竟然投靠白莲教,这消息一旦传开,那可真是石破天惊,读书人和满朝文官怕是天都要塌了。

    想到这儿,江宁不禁一阵激动。

    不多时,院中雪花渐渐飘落。

    看着漫天飞雪,江宁感慨,山东如今这局势,不知又要有多少百姓无辜枉死。

    毕竟在古代,冬天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就是一场生死考验。

    柴米油盐,柴之所以排在首位,就是因为柴火可是硬通货,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百姓靠卖柴火为生。

    因为百姓冬天取暖只能依靠柴火,可柴火并非像后世那样能随便上山获取。

    古代的山都是有主之地,百姓上山砍柴都得交钱。

    想到这儿,江宁忽然想起了后世的蜂窝煤。

    这东西经济实惠又耐用,造价低廉,成本极低,普通百姓大多都消费得起。

    一旦把这东西搞出来,那可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江宁又想到京城之外的西山就有煤矿,朝廷一直也在开采,只是古代人对煤炭的使用量不大,而且煤炭中含有一些古人不明的物质,所以对煤炭极为抵触。

    江宁取来纸笔,将烟囱、火炉的样式画了下来,又把蜂窝煤的制作方法详细写好。

    原本江宁打算把这生意直接交给大明商会或者秦商商会,但仔细一想,如今这两个商会规模已经不小,要是再给予更多生意,难保日后不会对朝廷统治构成威胁。

    这时,江宁忽然想起了好兄弟朱由校。

    堂堂大明皇帝,整天抠抠搜搜,给自己的奖赏除了点心还是点心,江宁现在看到点心都想吐了。

    不如把这生意交给宫里来做,这样既能避免同行垄断市场、抬高价格,又能给朱由校挣点银子。

    随后,江宁拿着图纸,领着护卫火急火燎地赶往皇宫。

    来到午门之外,递上腰牌,江宁一溜烟就来到了御书房门外。

    方孝忠见状,赶忙为江宁通报。

    片刻后,江宁进入大殿,却发现朱由校趴在御案上呼呼大睡,鼾声震天,方孝忠则恭敬地站在一旁。

    江宁心中一阵无语,随即轻咳几声。

    朱由校听到声响,揉着睡眼朦胧的双眼抬起头,看到江宁后,尴尬地笑了笑,说道:“江兄,你来了呀!”

    江宁笑了笑,说道:“没想到陛下如今已经开始垂拱而治了。”

    朱由校自然听出了江宁话中的嘲讽之意,却也不在意,随后开始诉苦道:“江兄,皇帝这差事,真不是人干的。

    不是朕偷懒,实在是批阅奏章乏味至极,偶尔也就偷偷懒,绝对没有怠慢国事。”

    江宁看着朱由校态度如此诚恳,决定原谅他了,随后笑着说道:“陛下肩挑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偶尔休息一下也是人之常情,情有可原。”

    朱由校笑着点了点头,随后安排方孝忠道:“方大伴,赶紧给江兄上茶。”江宁闻言,开口补充道:“方公公,记得上好茶。”

    方孝忠一愣,随即满脸笑意地点了点头。不多时,方孝忠捧着热茶端了上来。

    江宁轻抿一口,称赞道:“好茶,真香!”

    朱由校说道:“江兄,平日里你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无事不入茅房,今儿个找朕有什么事呀?”

    江宁听到朱由校这话,顿时把口中的茶水都喷了出去,随后擦了擦嘴,满脸神秘兮兮地说道:“陛下,您缺银子吗?”

    朱由校闻言,顿时双眼放光,说道:“江兄,朕可真是太缺银子了。

    怎么着,你又有生钱的路子?”

    江宁嘿嘿一笑,说道:“那可真是巧了,臣这儿刚好有个生财之道,还能利国利民,一旦做成,必将造福百姓,流芳千古。”

    朱由校顿时来了兴致,赶忙走过来说道:“江兄,你快给朕说道说道。”

    随后,江宁从怀中拿出图纸。

    朱由校看了半天,开口说道:“江兄,这看着怎么像是个生火的工具?

    还有你说的这蜂窝煤是个什么东西?

    煤炭朕倒是知道的。”

    随后,江宁耐心地解释了一遍。

    朱由校听完后,脸色一黑,说道:“江兄,你看看朕像不像个傻子?”

    江宁满脸疑惑,说道:“陛下天纵奇才,怎么会是傻子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