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 > 第280章 宁与外敌,不予家奴

第280章 宁与外敌,不予家奴(1/2)

    太平八年的金陵城,暮春的风裹挟着秦淮河的水汽,掠过宫墙,渗入内阁值房的雕花窗棂。

    "学生思虑不周。"

    他声音很轻,像窗外飘落的槐花,"不该绕过内阁直接任命北疆官员。"

    诸葛明放下奏折,目光温和却深邃:"陛下能自省,老臣欣慰。然帝王行事,当如溪水潺潺,看似缓慢,却能穿石。北疆之事复杂纷乱,宜缓不宜急。"

    曹祯抿了抿唇,眼中闪过一丝抵触:"可如今那张克拥兵自重,若不及时处置,恐成大患。"

    老丞相搁下笔,从檀木匣里取出新制的君山银毫:"陛下尝尝今春的贡茶。"

    诸葛明轻叹一声:"燕山伯虽跋扈,但尚未打出宗云北伐军旗号。此时若贸然责难,反逼其反。不如先以封赏安其心,示以君恩,再图后策。"

    诸葛明继续道:“再封赏宗云北境大都督让其内部产生间隙,总兵和大都督两人不能兼容。”

    "宗云!"

    曹祯猛地握紧拳头,"父皇对他何等仁慈,他却背恩忘义,逃往北疆!宗家世代桀骜,其祖父宗武沐更是狂妄,说什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简直大逆不道!"

    曹祯一直觉得,对宗家只是禁足而非灭族,已是天大的恩情。

    可“宗”这个字,从他登基那日起,就如一根细刺,深深扎在皮肉里,碰不得,拔不出。

    先帝临终前,仍不忘叮嘱他盯紧宗家——那个在军中根基深厚、门生故旧遍布北疆的家族。

    可十年圈养,终究还是让那只狼崽子寻到机会,悄无声息地溜了。

    等到发现宗云失踪时,已是三月底。

    消息还是从北疆传来的——燕山,有锦衣卫见到疑似宗云的踪迹。

    消息传回曹祯起初不信,直到派黄景去忠勇伯府查看,才确认人真的跑了。

    他勃然大怒,当即下令处死负责看管的百户全家,连同所有失职的锦衣卫。

    这群废物,人都跑了竟敢隐瞒不报!

    果然,锦衣卫越来越不顶用了,先是白莲教又是宗云,远不如太监办事牢靠。

    诸葛明沉默片刻,缓缓道:"陛下,情绪易蒙蔽双眼。眼下当以大局为重。"

    曹祯冷哼一声,不再言语。

    片刻后,他勉强点头:"就依老师之见,先封赏张克。"

    诸葛明没有再劝,只是轻轻叹了口气。

    少年天子心性未定,有些事终究急不得。

    好在,至少他答应了用封赏稳住张克,这便够了,治大国如烹小鲜。

    走出内阁值房,太阳已沉。

    曹祯踏着宫墙投下的斜长影子,一步步走回寝宫。

    靴底碾过青砖,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连影子都比往日沉重几分。

    夕阳的余晖透过雕花窗棂斜斜地洒进寝宫,金丝幔帐微微晃动,映出小皇帝曹祯略显疲惫的面容。

    他斜倚在软榻上,指尖烦躁地敲击着扶手,目光阴沉地盯着案几上堆积如山的奏折——每一份都哪怕太后不再垂帘听政也得誊抄一份送去以示孝道,每一份都盖着内阁的印,唯独他这个皇帝,亲政却头上顶着两座大山。

    “陛下,您今日劳神了。”

    贴身太监王振躬着身子,双手捧着一支精致的金丝楠木烟斗,烟嘴处镶着一枚温润的羊脂玉,烟锅里已填好了一枚上等的“三仙丹”。

    是从燕山来的好玩意儿,但是王振知道陛下不喜燕山,便说是从海外来的,当然价格从一斤一百两,御用自然到了三千两的良心采购价。

    他小心翼翼地递上,眼角余光却时刻观察着主子的神色。

    曹祯接过烟斗,深深吸了一口,一丝甜香的烟雾在肺腑间流转,紧绷的神经终于稍稍松弛。

    他仰头吐出一缕青烟,眼神略显迷离:“王大伴,你说……朕这个皇帝,当得窝囊不窝囊?”

    王振心头一跳,立刻跪伏在地,声音惶恐中带着恰到好处的忠诚:“陛下何出此言?您乃真龙天子,万民敬仰,只是眼下局势复杂,太后娘娘和诸葛丞相也是为了江山社稷……”

    “呵,江山社稷……”

    曹祯冷笑一声,指尖摩挲着烟斗上的纹路,“朕连一个小小的燕山伯都动不得,连一个背叛的宗云都杀不得,还谈什么社稷?”

    王振眼珠一转,手上力道恰到好处地捏着曹祯的肩膀,低声道:“陛下莫急,您正值春秋,那些老臣再如何,终究是要退的。倒是今日……”

    他故意顿了顿,似是在犹豫该不该说。

    “有啥事儿,说。”曹祯也看出来了,不耐烦地抬了抬下巴。

    “西羌使臣又在会同馆闹事了,这次更是嚣张,说什么‘若朝廷不加岁赐,他们便自己去秦州、燕山取’……”

    王振声音越说越低,却刚好让曹祯听得一清二楚。

    “燕山?”曹祯的眼神骤然锐利起来,烟斗在指间一顿。

    王振立刻闭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