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 > 第162章 豫州“雇佣军”

第162章 豫州“雇佣军”(1/2)

    战局比预想的还要索然无味。

    战斗打响不到一个时辰,高擎天的三万"大军"就像被捅破的蚁穴般四散溃逃。

    豫州军都指挥使王通按着刀柄,看着燕山铁骑如热刀切黄油般撕开流贼阵型,眼角不自觉地抽了抽,感慨:燕山军是真他娘的猛啊。

    "大人"传令兵凑过来耳语,"燕山军的人传话说...俘虏流贼一个青壮五两银子。"

    王通喉头动了动。

    看上去起码能抓两万多俘虏,就算只有三成合用...他飞快盘算着,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战场很快变成了围猎场。

    两军将士整整抓了两天两夜——击溃敌军只用了一个时辰,抓人却花了数十倍时间。

    楚团长那句"五万头猪"的戏言,此刻显得格外贴切。

    溃散的流贼漫山遍野逃窜,官兵不得不分兵围堵,像赶牲口一样把逃兵圈回来。

    最终只筛出八千二百余青壮,比张克他们之前预计少了大半。

    张克原以为能留下三成可用之人,结果淘汰率超过九成。

    长期的饥饿早已摧垮了这些人的体魄,能承受高强度行军作战的终究是少数。

    王通本想塞些老弱充数,结果燕山军的戚光耀和李药师像挑豆子似的,一个都没放过。

    双方都默契地没提这事——这年头做生意,眼力就是本钱。

    "答应给贵部的三仙丹..."张克拍了拍手,亲兵抬进三个樟木箱,"上等货,市价百两一斤。按约定折三万两。"

    王通膝盖一软。这些燕山出产三仙丹在豫州黑市轻松能卖四万两!

    他突然觉得那些被淘汰的老弱也不那么可惜了。

    "燕山伯高义!"他深深作揖,声音发颤,"往后但有差遣..."

    张克扶住他手肘,力道恰到好处:"王指挥言重了。"

    他指了指帐外正在装车的俘虏,"听闻豫州今冬缺粮?这些淘汰的,或可充作劳役。"

    王通心头一跳。

    这是把烫手山芋变成了顺水人情。

    按律这些从贼流民该押送官府,但既然燕山伯开口..."下官明白,都是附逆刁民,豫州自会处置!"

    那些老弱病残,张克直接打包扔给了王通。

    至于他们是充军、入贱籍,还是变成军功首级,他根本懒得过问。

    虽然两人同是二品都指挥使,但边将和内地卫所军的职务含权量犹如天堑。

    王通头上压着豫州巡抚,麾下的卫指挥使们名义上归他统辖,实则人事任免、军功考核,全捏在巡抚和朝廷手里。

    反观张克——

    虽说实控地盘不到两府之地,可人家手里攥着真金白银,麾下是能征善战的边军,更顶着个燕山伯的爵位。

    金陵城的勋贵或许看不上这个"暴发户",但在王通这种没爵位的武官眼里,这就是实打实的贵人。

    毕竟,都指挥使这个位置,只有配上爵位才能世袭,大多是朝廷任命。

    王通的儿子最多承袭他的卫指挥使,还得上下打点,否则连这个位置都未必保得住。

    张克调动豫州军的方式很简单——“唯薪主义”加“分人头”。

    燕山军人少,高擎天真狠心分散突围,他根本围不住。

    所以张克入豫州后直接找上王通,开门见山:“高擎天的人头归我,剩下的军功和缴获的战利品,五五分成。”

    王通一听就心动了。痛打落水狗还能分钱,这种好事谁不干?

    更何况,流贼窜入豫州,他调兵合情合理,给巡抚递个折子走个过场就行。

    反正粮饷不用豫州布政使衙门筹措,

    流贼手里抢一点,燕山军再补一点,豫州军只需堵住流贼退路,燕山军自会压阵。

    哪怕这一战折损几百人,依旧血赚。至少这个冬天,豫州军的弟兄们能吃上饱饭了。

    王通不得不佩服张克的手段——三仙丹加现银,按人头折算,每人二两银子;

    直接预付六万两的“出兵费”。

    三万人的名额,豫州各卫所少则一千,多则三千,为了抢出兵名额,底下几个卫指挥使差点打起来。

    头一回,出兵名额要靠抢,而不是推。

    王通心里清楚,就算自己不答应,底下的卫指挥使们也会抢着干——谁跟钱过不去?

    更何况,燕山的三仙丹在豫州黑市已经炒到一百六十两一斤,比白银还硬。

    他自己也好这口——燕山卫特制的烟斗,吸上一口,压力顿消,脑袋清醒。

    索性跟底下人商量,全要了三仙丹,至于他们怎么倒手赚差价,他懒得管。

    这年头,不会搞钱的军官压根带不动兵。

    暮色四合时,张克登上了望台。

    远处豫州军正在焚烧尸体,黑烟扭曲着升入苍穹。

    近处,新编劳改营的流贼青壮们排队领取号衣,像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