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抗日综剧:从亮剑开始 > 第682章 红山军校

第682章 红山军校(1/2)

    红山军校作为特战旅创办的第一所军事院校,红山军校首期仅招收200名学员。

    其中:100名来自特战旅各主力部队的精英。

    包括步兵营、炮兵团、骑兵营、坦克营和航空兵部队的优秀指战员。

    50名是从新兵中严格选拔出的爱国志士。

    他们虽然入伍时间不长,但表现出了过人的军事天赋和坚定的革命信念。

    由于办学条件限制。

    军校暂时设在原红山镇的一处仓库建筑群基础上扩建而成。

    由于原仓库建筑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特战旅征用了周边的民房作为校舍扩建用地。

    令人感动的是,当地老百姓得知要为红山军校建设腾出房屋时。

    纷纷主动配合,毫不犹豫地捐出了自己的家园。

    正是有了红山老百姓如此无私的支持,红山军校才能在短时间内顺利建成。

    特战旅也以实际行动回报了这些热心群众,不仅给予了合理的物资补偿。

    还为他们安排了崭新的住所,让这些\"拆迁户\"得到了妥善安置。

    在李正和陈怡的辛勤筹备下,红山军校终于拔地而起。

    虽然初创时期的校舍条件简陋。

    但这丝毫不影响它日后成长为享誉世界的顶级军事学府。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总部和上级首长尚不知晓特战旅已经创办军校的消息。

    若他们得知此事,定会为林枫的超前眼光和大胆举措感到震惊。

    谁能想到,这座在简陋仓库和民房中诞生的军校。

    日后竟会成为全球公认的五大顶尖军事院校之一?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此刻,红山军校正以它朴实的姿态,开启了一段传奇军校历程。

    红山军校门前人头攒动,彩旗招展。

    校门上高悬的大红灯笼与绣金锦缎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将整个校区装点得喜气洋洋。

    当林枫挺拔的身影出现在校门口时,围观的百姓们顿时沸腾了。

    \"快看!是林旅长!\"

    \"没想到咱们的抗日英雄这么年轻有为!\"

    \"我儿子这届新兵没选上军校,真是太遗憾了!\"

    \"旁边那位是李正政委吧?看着也是个能人啊!\"

    \"林旅长万岁!抗日必胜!\"

    ......

    欢呼声此起彼伏,百姓们激动地挥舞着手中的小旗。

    这场军校成立典礼不仅是特战旅的盛事,更牵动着整个根据地百姓的心。

    记者程如诗,杨志华、陈仪,萧雅、罗山、伍百里、上官于飞、陈东等人也在。

    众人看到校门两侧,一副鎏金对联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上联:铁血铸军魂,学子志在四方卫疆土

    下联:丹心育栋梁,桃李花开满园为国防

    横批:强军兴国。

    这副对联道出了红山军校的办学宗旨。

    也昭示着特战旅培养军事人才的坚定决心。

    这幅对联蕴含着深刻的寓意。

    上联\"铁血铸军魂\"彰显了军人应有的钢铁意志。

    突出了军校锻造军人精神的核心使命。

    \"学子志在四方卫疆土\"则昭示着军校学员立志戍卫祖国疆土的远大抱负。

    下联\"丹心育栋梁\"体现了军校培养国家栋梁的赤诚之心。

    \"桃李花开满园为国防\"寓意着军校必将英才辈出。

    为国防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横批\"强军兴国\"四字铿锵有力。

    道出了军校建设的根本宗旨——只有强大的军队,才能守护国家的繁荣昌盛。

    步入校门,一座巍然矗立的岳飞将军雕像立即映入眼帘。

    雕像基座上镌刻着这位民族英雄的千古名言:\"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

    这是林枫特意要求在军校设立的。

    他深知,在华夏复兴的道路上。

    不仅要重视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更要大力弘扬民族英雄精神。

    岳飞将军精忠报国的形象,将成为激励一代代军人以身许国的精神丰碑。

    每当民族危难之际,正是需要军人挺身而出之时。

    而这份担当精神,必须从军校教育开始培养。

    红山军校的开学典礼在军校操场上隆重举行。

    200名首批学员身着崭新的军校制服。

    胸前佩戴着鲜艳的小红花,整齐地端坐在指定区域。

    能够成为红山军校的首届学员,每个人都感到无比自豪和激动。

    随着林枫旅长和李正政委等领导步入会场,开学典礼正式拉开帷幕。

    担任典礼主持人的是战地记者程如诗。

    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