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交战双方动用了氯气、光气、芥子气等40余种毒剂。
总用量高达12万吨多,造成130万多人伤亡,占战争总伤亡人数的4.6%。
\"将军,此事需慎重啊!\"宫田俊忧心忡忡地提醒道。
\"国际社会对化学武器深恶痛绝。
一旦使用必将招致强烈国际谴责,这会让帝国在国际上更加孤立”
筱冢一男眼中闪过一丝阴鸷,拳头不自觉地握紧又松开。
他何尝不知其中的利害关系,但面对特战旅的强大攻势,似乎已别无选择。
其实在原来的侵华战场上,倭寇军就使用了多种令人发指的化学武器。
包括芥子毒气、毒气混合剂、二苯氰胂、苯氯乙酮、氢氰酸和光气等致命毒剂。
这些化学武器的研发历史可以追溯到1918年。
经过近十年的秘密研究,日军于1927年正式进入化学武器量产阶段。
为了掩人耳目,倭寇日军特意在本土选择了一座偏远小岛作为毒剂生产基地。
这些化学武器按照杀伤特性可分为几类。
造成皮肤溃烂的糜烂性化学毒剂、损害呼吸系统的窒息性化学毒剂、。
引发剧烈呕吐的呕吐性化学毒剂以及刺激眼睛的催泪性化学毒剂。
后来随着侵华战争的全面爆发,倭寇军对化学武器的需求急剧增加。
在见识到化学武器的恐怖威力后,倭寇海军也建立了专门的毒气工厂。
更令人发指的是,他们甚至在占领区建立了多个毒气制造和装填基地。
将民用军需工厂也纳入了毒剂生产体系。
其中最为臭名昭着的当属731部队。
这个专门研制生化武器的恶魔机构,其所作所为简直丧尽天良!
尽管使用化学武器会引发严重的国际谴责。
但倭寇军在侵华战争中仍肆无忌惮地频繁使用毒气弹。
据战后不完全统计。
倭寇军在华14个省、70多个县区使用化学武器竟达1700余次。
造成中国军队年均死亡率高达8.5%。
其中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之初最为猖獗,当年死亡率更是达到惊人的近29%。
凭借着成熟的化学武器研发体系。
倭寇军鬼子使用的毒气武器种类可谓五花八门。
除了常见的毒气航弹、毒气炮弹外。
更有毒气火筒、布毒容器、布毒汽车、毒气钢瓶等特殊装备。
其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
......
\"宫田君,\"筱冢一男阴鸷的目光中闪过一丝狠毒。
他握紧拳头重重砸在桌面上。
\"即便会招致国际非议,但眼下当务之急是必须尽快铲除特战旅!
只要林枫和他的特战旅存在一天,我们煌军就永无宁日!”
此时的筱冢一男已经完全丧失了理智。
在他看来,常规作战手段已经无法对抗特战旅。
唯有使用化学武器这种灭绝人性的手段,才能扭转战局。
这种疯狂的做法,正是倭寇军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累累罪行的真实写照。
宫田俊沉默良久,最终缓缓点头:\"将军所言极是。
但动用生化武器...必须获得大本营的正式批准”
他补充道,\"况且毒气弹的生产、运输和作战部署都需要相当长的准备时间”
筱冢一男目光阴鸷地颔首:\"此事就交由你全权负责”
他压低声音,一字一顿地强调。
\"记住——这是最高机密作战计划,必须严格保密,绝不能走漏半点风声”
倭寇军在使用化学武器时向来慎之又慎,每次都要反复权衡国际影响和战场得失。
即便筱冢一男下定决心使用毒气弹,也必须经过层层审批和漫长的战前准备。
然而一旦毒气弹在红山镇根据地投放成功。
不仅特战旅将遭受毁灭性打击,数十万无辜百姓也将面临灭顶之灾。
对装备简陋的抗日部队而言,毒气弹堪称致命杀器。
当时八路军战士连基本的枪支弹药都难以保障。
更遑论配备防毒面具等防护装备了。
总之,一旦倭寇军发动化学武器攻击,战士们要么中毒身亡,要么完全丧失战斗力。
而若将毒气弹投向人口密集的红山镇根据地,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这里聚居着数十万百姓,若遭航空毒气弹袭击,必将酿成惨绝人寰的人间悲剧。
宫田俊明白这次行动的严重性,郑重其事地点头应道。
\"请筱冢将军放心,除了核心作战人员,我绝不会让任何人知晓这个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