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华娱之摄影系大导 > 第494章 会议,成本多少?

第494章 会议,成本多少?(1/2)

    第二天,早上接近九点。

    大批车辆汇聚在总局外。

    各大国营民营电影公司、院线公司、院校领导、行业专家、制片人、导演等,基本都会提前抵达会议地点。

    吴宸自然也不例外。

    只是他刚下车,肩上落了两粒细雪。

    人还没走进大门,就被喊了一声:“吴导.”

    回头,是万达院线这边的叶咛,旁边跟着万达影视传媒的张霖,两人一同前来,脚下踩得急.

    “叶总、张总.”

    吴宸停下脚步,报以微笑。

    “吴导,这次星宸院线的表现可是有目共睹啊,万达也想派人过去取取经,学习一下你们的3d放映流程和一线服务细节.”

    叶咛率先开了口,话题也并非从《星际穿越》说起,反而是从院线讲起。

    不得不说,这一次星宸院线也是在业内狠狠地亮相了一波。

    无论影厅亮度、放映稳定性、观影体验、眼镜回收消毒流程,乃至动线引导,全都细致到让同行挑不出毛病

    叶咛一方面是找话题,另一方面也是真觉得星宸这次做的可比万达好太多了。

    “哪里的话,星宸就那点影院,当然好管理,而且流量上我们可比不上万达,不过是吃了3d的红利.”

    吴宸笑着摇头,自然人知晓自家事。

    万达院线的优势显而易见——在一二线城市,几乎每一座万达广场都是当地的商业地标,天然的客流覆盖能弥补很多不足。

    三人说着笑着往里走,不一会儿,队伍扩大。

    光线的王常田、橙天的吴克波、小马奔腾的钟丽芳都凑了过来,几个人在电梯口汇成一团,随着“叮”的一声进入上行的电梯。

    后面赶来的王中君、王中雷并肩走着,冯小钢落在他们半步之后,前两者神色都有点郁闷。

    按理说,作为内地第一家上市的影视公司,华艺本该是此刻的主角,享受被各家围拢寒暄的风光。

    只是怎么感觉不是那么一回事呢.

    会议厅里的暖气开得很足,带着一丝干燥的热感。

    张艺某、陈凯哥、顾长未、宁浩等各大导演都来了,姜闻没到场,毕竟人离的有点远

    会议还没开始,会场内还在三三两两的讨论着。

    张艺某忍不住朝吴宸感慨:“你这真是大动作啊.”

    “制作上还是比不上《阿凡达》的费用的.”吴宸笑着摇头。

    这让周围听着这话的人都忍不住睁大了眼睛。

    尼玛,《阿凡达》制作加宣发都接近五亿美元了,咋地,你也要搞五个亿美元嘛

    王中雷此刻看着吴宸周围聚拢的人是最为羡慕的,小声和冯小钢探讨,“你说《唐山大地震》有没有可能做成3d”

    冯小钢神色复杂,最终摇了摇头:

    “国内技术拍不了,做也只能做转制3d,吴宸还把转制3d和原生3d解释清楚了,可能弊大于利,不合适,至于原生嘛,先不说研发问题,成本问题我们就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冯小钢的话,让王中雷大感无奈。

    不过确实也是如此,现在他们都还不知道研发的成本多少呢。

    另一边,高校侧,张会军则是和中戏、北舞、中传等各大艺术院校侃侃而谈,当然除了张会军,其余人都没怎么搭话。

    主要也是不知道该怎么搭,怎么搭,北电这边好像都能接,就很气人

    墙上的电子钟指向九点五分。

    工作人员在各个座位间穿梭,递上签到簿和会议资料

    资料的第一页,是总局对过去一年国内电影票房、观影人次、院线扩张速度的统计;第二页,则是《阿凡达》现象讨论以及《星际穿越》.

    第三则是今年重点政策的梳理——其中有一条被用粗体标出:“加快高规格、高标准影片生产体系建设,提升工业化制作能力。”

    众人一看第二条就忍不住看向吴宸这边。

    这很明显就是特意加进去的。

    九点一刻,主席台一侧的侧门打开,童钢与几位分管副局长一同走上台。

    童钢没有寒暄太多,开场的语气和在办公室时一模一样,沉稳而直接:

    “去年是中国电影市场高速发展的一年,我们取得了票房、观影人次双增长的成绩。

    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面对世界先进的电影工业体系,我们依旧存在技术短板、人才短板、流程短板.

    关于《阿凡达》,大家各抒己见。我们不回避差距”

    童钢点名第一位发言的就是韩三评

    技术、工业、人才,资金、产业链

    大家探讨的都大差不差。

    只是当众人讨论到《阿凡达》票房的时候,十个亿的预测出来,会场众人不约而同地看向吴宸。

    十个亿的预测不是他提出来的,而是导演黄军,吴宸见状点了点头,开口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