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 第578章 首批功成,逆水行舟

第578章 首批功成,逆水行舟(1/2)

    数日后的一个深夜,柴桑驿馆的书房内依旧灯火通明。

    我端坐在案前,看似在翻阅着江东水军的操典图册,实则心神早已飞越数百里长江,

    悬在了夏口的那片秘密工坊和即将启航的江面上。

    时辰已近三更,按照与元直约定的时间窗口,玄镜台的消息应该快到了。

    我强迫自己保持镇定,手指有节奏地轻轻叩击着桌面,目光却不时瞟向窗外沉沉的夜色。

    每一次风吹草动,似乎都牵动着我紧绷的神经。

    终于,门被极轻地叩响了三下,停顿片刻,又响了两下。

    这是玄镜台核心密使传递最高级别信息的暗号。

    “进来。”我沉声道。

    一名身着普通仆役服饰,面容毫不起眼的中年男子闪身而入,迅速将门关好,然后快步走到我面前,

    从怀中取出一个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小木管,双手奉上:“主公,夏口元直先生加急密信。”

    我接过木管,掂量了一下,入手微沉。

    管口用特制的火漆封印,上面印着玄镜台内部代表“最高密级、即刻亲启”的特殊印记。

    我仔细检查了封印,确认完好无损后,用小刀小心翼翼地挑开火漆,取出了里面卷成细卷的特制绢帛。

    展开绢帛,上面是用元直那熟悉的、以特殊药水写就的密文。

    借着烛光,我快速地解读着。

    “石秀幸不辱命,‘雷霆’首批已成。

    内含‘九阳引火膏’五十罐,‘霹雳子’三百枚。

    按规程抽样试爆,效力符预期,稳定性可控。

    已依‘锦帆’方案甲字序列,拣选‘引火膏’十罐,‘霹雳子’六十枚,

    由石秀亲督,伪作‘上等朱砂’及‘特制彩釉陶珠’,密封装箱,外观与寻常货殖无异。

    于亥时初刻,装载于糜氏‘顺风’号货船。

    船老大为甄选之可靠水手王五,经验丰富,身家清白。

    ‘顺风’号已于亥时三刻,悄然驶离夏口港汊,汇入主水道,逆水西行

    (注:此处‘西行’应指相对柴桑的地理位置,或为避开下游曹军主力,选择更迂回的上游路线),

    目标,‘鱼跃’接头点。

    石秀已发出‘锦帆启航’之信号。

    后续批次,将按原计划,视首批运输情况相机而动。元直谨禀。”

    短短数行字,却蕴含着石破天惊的力量!

    成了!

    第一批,虽然数量不多,但至关重要的“火种”,终于成功生产出来,并且踏上了征途!

    我反复看了几遍密信,特别是关于“九阳引火膏”和“霹雳子”的描述。

    前者,是我根据后世凝固汽油和燃烧剂的原理,指导石秀他们反复试验,

    用桐油、松脂、硫磺、硝石等多种易得原料,

    按特定比例和工艺熬制而成的一种粘稠、高燃点、强附着性、燃烧猛烈且难以扑灭的膏状物。

    后者,则是以陶罐为外壳,内部填充特制猛火药,

    并混入铁蒺藜、碎瓷片等增加杀伤破片效果,再用油布蜡封,留出特殊的引信

    ——这便是这个时代的“手榴弹”雏形。

    两者结合使用,将是水战攻坚、焚毁敌船的利器!

    密信中提到,石秀亲自监督,并经过了初步的安全性测试,确认效力符合预期,稳定性可控。

    这让我稍稍松了口气。

    这种新式武器,威力固然重要,但安全性更是重中之重,

    尤其是在存储和运输环节,绝不能出任何纰漏。石秀的严谨和匠心,再次让我感到欣慰。

    想象着夏口秘密工坊内那紧张而有序的场景:

    炉火熊熊,工匠们挥汗如雨,小心翼翼地调配着各种原料;

    石秀则在一旁,眼神专注地盯着每一个步骤,不时低声叮嘱着注意事项。

    当那一个个装满了毁灭力量的陶罐被小心翼翼地封装,贴上伪装的标签,

    混入看似普通的货物箱中时,石秀的心中,想必也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成就感和沉甸甸的责任吧。

    糜氏的“顺风”号货船,这个名字倒是取得颇有意味。

    希望它真能一路顺风。

    王五,这个被元直和糜家管事共同认可的船老大,此刻正肩负着我未来战略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他或许只知道自己运送的是一批需要特别小心、价值不菲的“朱砂”和“陶珠”,

    却绝不会想到,船舱里那些貌不惊人的箱子里,装载的是足以让曹操水师噩梦连连的秘密武器。

    船已启航,汇入长江主水道,开始“逆水行舟”。

    这四个字,不仅仅是描述船只的航向

    ——为了避开下游曹军主力可能的封锁和江东水师的注意,

    他们选择了一条更偏西、更迂回的水路,部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