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时间紧迫,曹操的大军随时可能南下,赤壁之战的阴云日益浓重。
但我心中,也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底气。
格物工坊,这颗我亲手埋下的种子,正在以超乎预期的速度生根发芽。
它所孕育的力量,必将在这场决定天下命运的大战中,绽放出石破天惊的光芒。
夜色如墨,江风带着水汽,悄无声息地渗入书房的每一个角落。
烛火摇曳,映照着我凝重的面容。
就在刚才,一枚经过玄镜台最高密级传递、外观毫不起眼的蜡丸,被送到了我的案头。
除去伪装,里面是元直用特殊药水写就的密信,寥寥数语,却重若千钧
——“首批‘雷霆’,五十具,已按期制成,随时可发。”
成了!
饶是我早已对石秀和格物工坊的效率有所预估,此刻心中仍是抑制不住地涌起一阵激动。
这不仅仅是五十具陶罐火器,这是足以改变战局走向的第一缕火种,
是我精心布局、倾注了无数心血和资源的“奇兵”!
但激动过后,便是更加沉重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制造完成只是第一步,如何将这些“特殊军资”神不知鬼不觉地从刘备控制下的夏口,
跨越数百里长江天险,躲过曹军和江东双方的耳目,安全送抵我指定的秘密接收点,才是接下来最严峻的考验。
早在下达制造密令之时,我便已通过玄镜台的网络,
与远在夏口的元直,以及通过商业渠道秘密联络的糜贞的代表,反复推敲、制定了一套代号为“锦帆”的运输方案。
这套方案之复杂、之周密,几乎动用了我手中所有能动用的秘密资源,
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反复的沙盘推演,力求做到“滴水不漏”。
此刻,我再次在脑海中,将“锦帆”方案的每一个细节过了一遍。
核心依托,是糜氏商路。
糜家数代经营,其商业网络遍布长江中下游,
拥有大量船只、经验丰富的水手以及沿江各处隐秘的据点和人脉。
这为我们的秘密运输提供了天然的、也是最好的掩护。
元直那边,会将这五十具“雷霆”精心伪装,混入一批看似寻常的货物之中。
根据我们事先的约定,这次选用的是一批准备运往柴桑附近某处市场的陶器和布匹。
这些货物量大、价值不高,不易引起特别关注,且包装严密,便于夹藏。
执行者,是精锐水手。
负责运输的船只,并非普通的商船,而是糜家船队中经过特殊挑选、船体坚固、速度较快的中型货船。
船上的水手,更是精挑细选,其中不乏一些曾在江面上讨生活、熟悉各种水道、
甚至有过“特殊”经历的老手。
我特意授意糜贞的管事,优先选用那些身家清白、对糜家忠诚,同时又具备极强应变能力和水上生存技巧的人。
这些人或许没有正规水军的编制,但他们对长江的熟悉程度,以及在复杂水域隐蔽航行的能力,
绝不亚于任何一支精锐水师。
或许称他们为“锦帆”,正是恰如其分
——他们将如那些传说中的精锐水贼一般,无声无息地划破波浪,完成使命。
当然,他们只知道自己运送的是一批需要特别小心的“贵重陶器”,并不知道里面真正的秘密。
路线规划,避实就虚。
玄镜台的情报网络,在这一环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早在计划制定之初,玄镜台就已开始密集收集长江中游的水文资料、
曹军和江东水军的巡逻布防规律、沿江各个关卡的盘查松紧程度等信息。
我们规划的航线,避开了主航道和曹军重点布防水域,
选择了一些相对偏僻、水流复杂的支流和小水道穿行,大部分航程将在夜间进行。
玄镜台会提前派出精干的探子,潜伏在关键节点,
利用飞鸽、信号烟火(特定时间和地点使用)等多种方式,
实时传递最新的情报给运输船队,预警巡逻船只,指引安全航道。
这要求情报的传递必须及时、准确,任何一点延误或错误,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分批运输,降低风险。
五十具“雷霆”并非一次运送。
为了最大限度降低风险,我们将其分为三批。
第一批,十具,作为试探,验证路线和接应环节的安全性。
若一切顺利,后续两批,每批二十具,将间隔数日,以不同的伪装方式和略作调整的路线发出。
这样即使其中一批不幸被截获,损失也能控制在最小范围,且不易暴露整个计划。
接头暗号,多重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