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 第575章 玄镜密令,字字千钧

第575章 玄镜密令,字字千钧(1/2)

    送走了鲁肃,确认四周再无旁人窥探,我快步回到自己的临时居所。

    江风透过窗棂,带着一丝水汽的凉意,却无法平复我内心翻涌的波涛。

    江东参军的身份,是机会,也是枷锁。

    孙权看似信任,实则步步试探;周瑜看似欣赏,却也时时提防。

    想要在这龙潭虎穴中真正立足,甚至影响即将到来的赤壁大战的走向,

    单凭刘备使者的身份和一些纸上谈兵的策略,是远远不够的。

    我需要拿出真正的“干货”,一些能够让孙权和周瑜无法忽视,甚至必须倚重的力量。

    而这力量,只能来源于我亲手打造的,那个隐藏在历史阴影下的秘密王国

    ——以玄镜台为眼耳,以格物工坊为利爪,以糜氏商路为血脉的独立体系。

    方才与周瑜关于水战的讨论,特别是提及对付曹军连环船的困扰,

    以及我对“火攻”可行性的暗示,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我计划中的重要一环。

    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关键在于火攻,

    而火攻的成功,除了东南风,还需要能够有效引燃并迅速蔓延火势的手段。

    普通的火箭、火船,固然有效,但面对曹军庞大严密的船阵,其突防能力和引燃效率都存在局限。

    我需要更猛烈、更刁钻、更能制造混乱的“催化剂”。

    这,便是我赋予格物工坊的使命。

    我关紧房门,仔细检查了门窗,确认绝无隔墙之耳。

    然后,从贴身处取出一套特殊的书写工具

    ——并非寻常文房四宝,而是玄镜台内部传递最高级别密令所用的特制物品。

    纸是经过特殊处理的韧皮纸,轻薄却不易损毁,遇水不化,遇微火难燃;

    墨是混合了特殊矿物粉末的秘制墨锭,书写后色泽深沉,且有轻微的、非特定药水浸泡无法显现的暗记;

    笔则是一支笔锋极为纤细锐利的硬毫小楷笔,适合书写极小的密字。

    坐在灯下,我深吸一口气,摒除杂念,开始 仔细地构思给石秀——

    不,是通过玄镜台加密渠道,最终送达负责协调后方的徐庶,

    再由徐庶转交格物工坊负责人石秀手中的密令。

    这道命令,关乎重大,字字千钧,不容有失。

    我提笔,蘸饱秘墨,落笔于韧皮纸上。

    字迹细小如蚁,排列紧密,采用了玄镜台内部最高级别的加密法

    ——一种结合了字频替换、密钥偏移、以及特定暗语体系的复杂密码。

    即便是玄镜台内部的高阶成员,若无对应层级的密钥和解码规则,也无法窥其全貌。

    密令的开头,我简述了当前江东的局势以及我获得“江东参军”身份的进展,

    强调了备战的紧迫性,以及对特殊“军械”的需求。

    这是背景,也是让徐庶和石秀理解后续指令重要性的必要铺垫。

    接着,是核心内容——两种我构思已久的“秘密武器”的制造指令:

    其一,我命名为“九阳引火膏”。

    我没有详细写出完整的化学分子式,那在这个时代无法理解也无法实现。

    但我根据后世对类似“希腊火”或“猛火油”的知识,

    结合现有条件下可能获得的材料(如硫磺、松香、桐油、硝石,甚至某些具有强氧化性的矿物粉末),

    用尽可能精确的语言描述了其核心特性和制备要点:

    强效燃烧: 要求此膏体一旦点燃,必须产生远超普通油脂的剧烈火焰,温度高,难以扑灭。

    强附着性: 膏体需具有粘稠性,能够牢固附着在木材、帆布等船体材料上,

    即使在颠簸或有水泼溅的情况下也不易脱落。

    抗水灭性: 特别强调,普通的水泼浇,不但不能将其扑灭,反而可能助长其燃烧或使其飞溅,扩大燃烧范围。

    封装与引信: 要求制成便于投掷或附着在箭矢上的小型封装(可能是陶罐或坚韧皮囊),

    并配备可靠、延迟适中的引信(可能是浸油的麻绳或某种缓燃火药捻)。

    关键提示: 我隐晦地提及几种关键材料的配比范围和处理方式,

    例如“硝石提纯至某色”、“桐油熬炼至某态”、“硫磺研磨至某细度”,并暗示了混合时的顺序和禁忌。

    这些都是基于我对古代化学工艺局限性的理解,给出的最可能实现的方向。

    其二,我称之为“霹雳子”,或可叫“震天雷”。

    这并非追求后世炸药的强大威力,那技术跨度太大,也过于惊世骇俗,容易引火烧身。

    我的目标是制造一种体积小巧、便于携带和投掷、威力适中,

    但足以在关键时刻制造混乱、破坏船体结构或震慑敌军士气的小型爆炸\/震慑装置:

    核心原理: 利用黑火药在密闭空间内迅速燃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