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 第573章 驿馆夜话,前路思量

第573章 驿馆夜话,前路思量(1/3)

    夜幕低垂,繁星点点,映照着柴桑城内外的万家灯火,也映照着我返回驿馆时,那颗在冷静外表下剧烈跳动的心。

    江风带来的寒意,混杂着淡淡的水腥气,似乎怎么也吹不散我脑海中因今日种种际遇而激荡的思绪。

    推开房门,温暖的灯火驱散了外间的寒冷。

    孔明先生并未休息,依旧端坐在案前,手中捧着一卷书,见我进来,他放下书卷,抬起头,那双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眸中带着一丝询问。

    “子明回来了,”他微微颔首,语气平和,“看你神色,今日吴侯相召,想必结果不错?”

    我走到他对面坐下,接过侍从奉上的热茶,暖意顺着喉咙流入腹中,稍稍平复了一下心绪。

    我点了点头,尽量用平静的语调,将今日面见孙权、获授“江东参军”之职,以及后续与周瑜那番微妙交流的经过,简明扼要地叙述了一遍。

    当然,关于我主动提出水战改进建议的细节,以及其中隐藏的真实意图,我自然是略过不提,只说是因缘际会,吴侯与都督问及,我据实以对,侥幸获得赏识。

    孔明先生静静地听着,脸上始终带着那标志性的淡然微笑。

    待我说完,他轻轻抚了抚羽扇,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的光芒,笑道:

    “呵呵,恭喜子明了。

    能得吴侯破格委以参军之职,参与军机,足见子明之才,已为江东君臣所重。

    这对我们促成联盟,共抗曹贼,无疑是一大臂助。”

    他的祝贺听起来真诚,但那笑容中,似乎又蕴含着更深的意味。

    以孔明的智慧,他岂会看不出这“江东参军”身份背后的复杂性?

    他或许猜不到我的全部底牌和最终目的,但对于这个任命可能带来的权力格局变化、我个人地位的提升以及其中潜藏的风险,他必然有所洞察。

    他这句“恭喜”,恐怕既是对我为孙刘联盟争取到有利条件的肯定,也是对我个人成功“破局”、在这江东棋盘上落下关键一子的认可,甚至,还带着一丝对未来变数的了然于心。

    “孔明先生谬赞了,”我连忙谦逊道,“昭不过是侥幸罢了。

    若非吴侯与都督以大局为重,急欲联合我主共抗曹贼,断不会有此破格之举。

    此亦是孔明先生连日来奔走斡旋、舌战群儒之功。”

    孔明先生不置可否地笑了笑,转而说道:

    “子明获此身份,固然可喜,但也意味着你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江东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吴侯虽英明果决,然其下文臣武将,各有立场。

    尤其是周公瑾都督,才高权重,执掌水陆兵权,

    子明既在其麾下参赞军机,日后行事,务必审慎,既要尽力献策,

    以显我方诚意与实力,也要注意分寸,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猜忌,以维系联盟之稳固为上。”

    他的话,点明了关键。

    这既是善意的提醒,也是对我未来行动方向的一种“规范”。

    他希望我利用这个身份,更好地服务于孙刘联盟这个“公”的目标。

    我点头应道:

    “先生所言极是,昭省得了。

    昭必当谨记身份,凡事以联盟大局为重,小心行事,绝不擅作主张。

    日后在军议之中,若有涉及军情调度、战略部署之要闻,昭亦会设法及时与先生互通声息,以便我方能早作应对。”

    这是我们之间必要的默契。

    孔明负责高层外交与战略协调,而我深入军事核心,提供情报支持,形成互补。

    “如此甚好。”

    孔明先生满意地点点头,

    “我这边,亦会继续与鲁子敬等人沟通,巩固联盟基础,争取早日让吴侯下定决心,出兵抗曹。

    子明在参军府若有需要,也可通过子敬传递消息,他为人忠厚,顾全大局,当可信赖。”

    我们又就接下来可能的行动方案、信息传递的方式等细节,低声商议了片刻。

    孔明先生的思路清晰缜密,他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尽快促成孙权最终决策,以及如何在联盟框架下为刘备争取最大的利益和话语权。

    而我的关注点,则更为复杂和长远。

    待到夜深,孔明先生起身告辞,回自己房间休息去了。

    房间内只剩下我一人,灯火摇曳,将我的影子长长地投在墙壁上。

    四周一片寂静,唯有窗外隐约传来的江涛拍岸之声。

    我走到窗前,推开窗户,任凭带着寒意的夜风吹拂在脸上,胸中那被压抑许久的激动与兴奋,终于如同暗流般汹涌起来。

    江东参军!

    这个身份,对我而言,意义远不止孔明先生所看到的“臂助联盟”那么简单。

    这是我精心布局,甚至不惜冒着一定风险(比如与孙尚香的意外冲突,虽然并非刻意,但也增加了变数),最终成功撬开的一道门缝,一道通往赤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